
圖為豐田汽車車計劃明春發售的新款EV。11月攝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共同社)
【共同社12月13日電】日本各大車商在中國這個因競爭加劇而陷入苦戰的巨大市場,開始努力恢復往昔的影響力。掌握關鍵的是以純電動車(EV)技術為核心的下一代環保車。日企通過事關能否重振的對華新車型投放,力圖挽回頹勢。
11月中旬在中國廣東省廣州,中國EV龍頭企業比亞迪(BYD)門店内人頭攢動,多是年輕夫婦或攜家帶口的客戶。店内大量陳列著售價在人民幣10萬元上下、續航里程輕鬆超過100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兼具EV和混動車(HV)性能取得突破的下一代環保車在華銷量攀升。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本田與本地企業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銷售門店,到店顧客多為中老年男性。售價20萬元以上的車型由於銷量低迷,不得不大幅降價。
日本車曾在中國與歐洲品牌並駕齊驅,品牌影響力不俗。中國政府吸引日本和歐洲企業與國有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以獲取製造技術。
然而,隨著全球純電動車浪潮的興起,遊戲規則和參與者發生巨變。原為電池製造商的比亞迪、智慧型手機巨頭小米科技等本土新興企業相繼涉足汽車領域。他們實現了低成本的EV生產,並超越日本和歐洲同行改寫了勢力格局。中國政府對EV和PHV提供高額補貼,也對日本車企造成阻力。
從2020年前後開始,以資訊科技(IT)為基礎的汽車智慧化迅猛發展,比亞迪等中國製造商費盡心思提高客戶舒適度,包括將智慧型手機作為車鑰匙、座椅增加按摩功能等。另一方面,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製造商不得不推進將既有車型改造為EV的拼湊開發,使得雙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鑑於這些教訓,豐田汽車、本田和日產汽車正在各自開發新款EV,目標是在明年春季投放市場。豐田將以SUV史無前例低於人民幣20萬元的價格加入到競爭,展示其全球銷量第一的本色。本田幹勁十足地表示「終於能推出一款契合中國的新車型」,其車内照明等功能可根據客戶喜好選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