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6:00:00:12 【先驅科研人】將「形式語意學」引入自然語言處理,提示判斷依據實現可信賴的AI
-
2025:02:20:00:00:13 【先驅科研人】理解細胞功能並操作,以開發副作用較少的新療法為目標
-
2025:01:29:00:00:13 【先驅科研人】通過貝殼與生物骨骼解讀歷史環境,以確立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技術
-
2024:12:19:00:00:13 【先驅科研人】解明日本囊對蝦的免疫功能,探索日本養殖業的可能性
-
2024:12:06:00:00:12 【先驅科研人】通過「有機宇宙化學」探索生命起源,從極微量的火星粒子中找出微生物
-
2024:10:11:00:00:12 【先驅科研人】挑戰植物器官再生之謎,查明機制提高組織培養效率
-
2025:03:28:00:00:12 NTT與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發現一種使光發生逆向折射的新型材料構造
-
2025:03:27:00:00:12 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成功在二維材料上實現二氧化釩超薄膜化,合成出廉價的新一代柔性材料
-
2025:03:27:00:00:11 廣島大學等明確強彈性-強磁性多鐵材料的原理,有望應用於新一代自旋電子學技術
-
2025:03:17:00:00:11 東京大學開發出兼具光穩定性與光分解性的聚合體材料
-
2025:03:13:00:00:14 東京大學與中國科大成功製備出超均勻玻璃,為理想玻璃相變提供新見解
-
2025:03:13:00:00:12 東京科學大學合成出金剛石尺寸達既往4倍,可用於量子傳感器
-
2025:03:31:00:00:11 信州大學和千葉大學開發出氣味追蹤無人機,創下「最大5米範圍」的世界紀錄
-
2025:03:21:00:00:13 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聯合開發出「世界最大」生物混合型機械手,採用人體由來培養肌肉驅動
-
2025:02:19:00:00:14 【特集】利用金屬3D列印機開發椎間融合器,提升骨骼強度,精密製作細結構(下)
-
2025:02:19:00:00:12 京都大學開發出小型便攜的新型全反射量子紅外線光譜儀
-
2025:02:18:00:00:13 【特集】利用金屬3D列印機開發椎間融合器,提升骨骼強度,精密製作細結構(上)
-
2025:01:20:00:00:11 日本產綜研製作出熱傷害極小的蜻蜓複眼式模具
-
2025:03:17:00:00:13 組合微型LED和神經電極的混合神經探針,實現高空間和高時間解析度
-
2025:03:14:00:00:11 東京科學大學開發出高對比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大幅提升生物樣本觀察能力
-
2025:03:04:00:00:13 理研開發出中介子成像技術,實現全球最高精度解析度
-
2025:03:04:00:00:12 東京大學與新日本電工開發出全球最薄6G用太赫茲波吸收薄膜
-
2025:02:28:00:00:11 僅需500皮瓦即可工作的電晶體,模擬高效處理低速信號的「生物神經元組織」
-
2025:02:26:00:00:12 東京大學和NTT開發出降低電力損耗的新型半導體,將促進EV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
-
2024:11:29:00:00:12 自動駕駛的社會應用,是感受科技普及的好時機
-
2024:11:06:00:00:13 廣島大學發現重型卡車搭載的自動剎車系統在防止駕駛中打瞌睡的效果有限,與未搭載車輛無顯著差異
-
2024:10:15:00:00:13 解讀豐田與日產投資1萬億聯手開發EV電池
-
2024:05:31:00:00:01 大阪大學基礎工程研究科與KG Motors簽署自動駕駛開發合作研究協議
-
2024:05:23:00:00:03 自動駕駛LiDAR傳感器的脆弱性,調查發現具有偽造不存在物體的風險
-
2024:05:20:00:00:01 ROIDZ TECH推出最高時速40公里的電動三輪車,可根據用途改變設計
-
2025:03:24:00:00:13 理研啟動超算「富嶽」後續機型開發項目,目標在2030年前後達到世界頂尖水準
-
2025:03:14:00:00:14 今年日本將推出世界頂尖的「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
-
2025:03:13:00:00:11 東京大學與NTT開發出量子糾纏生成速度快1000倍的技術,助力光量子計算
-
2025:03:07:00:00:14 【日本AI的明天】東京能否成為AI開發的全球據點——專訪迅速崛起的「Sakana AI」創始人伊藤錬
-
2025:02:25:00:00:12 RIST導入便利使用超級計算機「富嶽」的新機制,由運營商保障並提供機時
-
2025:02:21:00:00:12 「日本產」量子計算時代的安全密碼——數字簽章方式「QR-UOV」,成功晉級美國標準化競賽第2輪
-
2025:03:19:00:00:11 脊椎動物的活動會影響土壤生物,日美共同研究提出「五種機制」
-
2025:03:18:00:00:12 新潟大學和九州大學發現,幹濕反復交替會增加土壤中CO₂的排放量
-
2025:03:12:00:00:13 NEDO等成功從非食用副熱帶植物生產出100%生物質來源SAF,符合國際質量標準
-
2025:02:27:00:00:11 JAMSTEC與產綜研全球首次發現將甲酸轉化為甲醇的細菌
-
2025:02:21:00:00:14 為飛機穿上「鯊魚皮」?!日航等通過漆膜提高燃效,正導入國際航線驗證
-
2025:02:21:00:00:11 東京科學大學開發出可將PFAS去除到環境標準以下的蒸餾膜系統
-
2024:10:31:00:00:13 京都大學發現大地震前電離層異常現象與地震的物理機制
-
2024:07:22:00:00:01 世界頂級實物大小的試驗機正式啟動,有望提高隔震結構的可靠性
-
2024:07:19:00:00:01 島津製作所子公司推出可3D鳥瞰降雨狀況的氣象應用軟體
-
2024:04:16:00:00:01 日本產綜研揭示阿蘇山「不為人知的大噴發規模」,火山碎屑流流至110公里外
-
2024:03:14:00:00:01 日本東北大學國井泰人副教授:如何預防災害關聯的死亡,重點關懷高風險人群
-
2024:01:26:00:00:02 新潟大學和東京海洋大學等全球首次發現東日本大地震在日本海溝底部造成的斷層崖
-
2025:03:25:00:00:12 九州大學等發現孕育恆星的「分子雲」新結構,有望揭示宇宙演變之謎
-
2025:03:24:00:00:12 岡山大學、高知大學等研究團隊確定火星地下富冰區域位置 或將成為「載人探測著陸候選點」
-
2025:03:18:00:00:13 東京都立大學、東京大學、京都產業大學等成功以世界最高靈敏度推定出暗物質的壽命下限
-
2025:03:17:00:00:12 NASA探測器帶回的小行星「貝努」樣本中發現了多種氨基酸
-
2025:03:14:00:00:12 東京都立大學等發現:星系團中心存在高溫高速的「風」,有望揭開天體演化之謎
-
2025:03:12:00:00:12 JAXA與NEC成功實現全球首例1.5μm波長衛星間光通信的超大容量數據傳輸
-
2024:10:11:00:00:13 神戶大學等研發出橋樑翻新塗裝時使用的脫鹽防鏽貼布,可像膏藥一樣去除「腐蝕」根源
-
2023:10:24:00:00:01 日本土木工程學會公佈21 項土木工程遺產,體現「工程之美」
-
2023:05:18:00:00:04 大阪公立大學天尾豐教授:人工光合作用,首先用於住宅
-
2023:05:10:00:00:01 日本建設技術研究所用雷射檢查隧道,減輕工作負擔
-
2023:03:28:00:00:01 東京學藝大學等發現維管束的數量和排列影響植物莖的構造,期待應用於中柱設計
-
2023:02:22:00:00:03 咦,大樓斜了!——東北大學等闡明錯視系由身體的傾斜和移動引起
-
2024:12:26:00:00:11 農研機構與東大開發出可在飼料用昆蟲體內高濃度積累氨基酸的技術
-
2024:12:18:00:00:11 東京理科大學發現:植物間通過氣味進行交流,存在沒有嗅覺也能相互識別的分子機制
-
2024:12:03:00:00:12 筑波大學等發現土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標定對大豆田的土壤評估有效
-
2024:12:02:00:00:11 Kazusa DNA研究所等大規模解析成功大麥基因體的多樣性,品種改良中活用複雜DNA資訊成為可能
-
2024:11:20:00:00:11 日本農研機構和宮崎大學發現:感染共生細菌的雌蟲比未感染雌蟲具有繁殖優勢,為使用「天敵昆蟲」的害蟲防治策略提供新見解
-
2024:11:14:00:00:11 埼玉大與水產技術研發現,有害赤潮浮游生物通過釋放活性氧來維持光合作用是造成嚴重災害的原因
-
2025:03:07:00:00:12 島津製作所金本和樹在全球最大規模AI競賽「Kaggle」中榮獲金獎
-
2025:01:31:00:00:13 光纖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約翰·丁達爾獎授予千歲科學技術大學鈴木博士,表彰其在大容量長距離光通信方面做出的先驅性貢獻
-
2025:01:23:00:00:13 【Japan Prize】日本國際獎授予化合物半導體與海洋生態系統研究者
-
2024:10:21:00:00:12 第29屆慶應醫學獎獲獎者公佈: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齋藤教授和谷歌DeepMind公司的哈薩比斯博士獲獎
-
2024:10:08:00:00:13 歐萊雅—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日本表彰獎授予4名年輕科研人員
-
2024:09:26:00:00:13 堂免一成獲得「引文桂冠獎」,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有力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