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順天堂大學及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揭示吸菸者戒菸後潰瘍性結腸發炎狀會惡化的生理機制。受香菸煙中所含物質的影響,腸道內的細菌種類產生了變化。該研究成果有望應用於開發潰瘍性結腸炎的新療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期刊《Gut》上。

潰瘍性結腸炎的內視鏡照片(供圖:順天堂大學大草敏史特任教授)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黏膜出現慢性發炎的疾病。該病的發病原因被認為是人體抵禦病原體等的免疫反應過度活躍。儘管此前已知吸菸可降低該病的發病風險,且戒菸後症狀有惡化傾向,但其中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研究團隊對84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糞便中所含的物質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與已戒菸者相比,吸菸者糞便中香菸煙含有的名為「對苯二酚」和「鄰苯二酚」的物質更多。
研究團隊還調查了糞便中所含的細菌種類。結果顯示,吸菸者體內常見於大腸黏膜的細菌較少,而通常存在於口腔的細菌則呈現明顯偏多的傾向。當進一步施用對苯二酚後發現,大腸黏膜中較多的細菌並未增殖,而口腔中的細菌卻呈增加趨勢。
口腔中存在的細菌被認為具有抑制發炎的作用。從這些結果可知,吸菸時,煙中的物質會使口腔內細菌增多,受此影響,腸道內的細菌種類可能發生變化,使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得到抑制。
然而,本次研究僅為吸菸者與已戒菸者的對比研究,並非推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吸菸。研究團隊中的順天堂大學大草敏史特任教授表示:「通過擺脫吸菸行為單獨施用此次發現的物質,或許能夠改善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9/9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Gut
論文:Smoking affects gut immune system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by modulating metabolomic profiles and mucosal microbiota
DOI:10.1136/gutjnl-2025-33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