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立志成為研究者的契機是什麼?
A1. 在課堂上感受到生物的有趣性
我自幼在鹿兒島縣大隅半島東側、自然環境優美的肝屬郡長大。因為周圍滿是植物與農田,所以我對生物整體產生了興趣。在高中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我發現小時候抱有的各種疑問逐漸得到了解答,這讓我感到非常有趣。
大學入學考試時,我瞭解到本科之後還有研究生院,於是萌生了想要更深入學習的想法。進入大學後,從本科時期到現在,我一直從事同一領域的研究。本科時,我對細胞試圖通過自身死亡來履行最終使命的「細胞死亡」產生了興趣,並瞭解到植物中也存在相同的作用——「免疫應答」。
植物自己無法移動,因此時刻暴露在外界的威脅之下,但它們卻具備保護自身並努力生存的能力,這令我感到驚訝且有趣。當時,我得知香川大學新上任的多田安臣教授正在研究植物免疫後,便加入了他的研究室,至今仍在多田教授的指導下持續開展研究。
Q2. 目前正在從事的研究課題是什麼?
A2. 植物通過對葉片的刺激來防除感染
目前,我正在以擬南芥為材料,研究植物感知雨水並激活免疫系統的機制。雨水對於植物的生長不可或缺,但也會成為植物感染雨水中所含病原菌的原因。因此,植物為了應對感染風險,在被雨淋時會激活免疫系統,以便在病菌侵入時能快速、強力地進行抵禦。
我研究發現,這種反應並非單純因為被水淋濕,而是由雨水撞擊葉片這一機械性刺激引發的。當葉片表面被稱為「表皮毛」的細毛因雨水而彎曲時,鈣離子濃度的上升會呈同心圓狀擴散,從而激活免疫系統,防治病原菌的感染。
通過解明這種免疫應答的機制,有望開發出不使用傳統農藥即可抑制雨水引發的病害的農作方式。由於我成長於農戶眾多的地區,也希望這項研究最終能有助於開發抗病性強的作物。

擬南芥葉片表面約250微米的表皮毛會感知雨水的機械性刺激,並通過鈣離子的流入(綠色發光部分)激活免疫系統。
Q3. 對立志成為研究者的人有何寄語?
A3. 要有自信與挑戰精神,客觀處事
對於今後立志成為研究者的年輕人,我希望他們不要給自己設限,要持續挑戰。我在讀博時,開發了實驗用蛋白質合成試劑。起初,我只是為自己的研究而開發了這項技術,但後來發現它能惠及許多人,於是成立了銷售該試劑的公司。由此我知道了研究成果與商務鉤,拓寬了我未來的職業選項。我意識到,重要的是不能止步於「要是能成功就好了」,而是要主動去嘗試追求新方法。
研究無法單打獨鬥。需要建立人脈,互相幫助。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也深切體會到,不是單方面地下指令,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建立信任關係,重視日常溝通,研究才能順利推進。
我們身處的環境每天都在變化,世界的研究進展日新月異。因此,我認為重要的是每天腳踏實地地努力,不斷獲取新知識,不斷更新自我以保持競爭力。(TEXT:畑邊康浩)

原文:JSTnews 2025年7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