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上 史大
橫濱國立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院 系統創生部門 副教授
出生於兵庫縣。2013年完成關西大學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綜合理工學專業博士課程,獲工學博士學位。曾任imec研究員,2021年起任現職。2024年起兼任橫濱國立大學綜合學術高等研究院半導體/量子整合電子研究中心副主任。2022年入選「先驅科研人」,2024年起擔任A-STEP項目負責人。
Q1. 讓您從事研究工作的契機是什麼?
A1. 想弄清機器人如何動作的
我從小就喜愛機器人動畫和新的數字產品,伴隨著思考「為什麼它能這樣動」,自己也對動手製作物件產生了興趣。讀研進入研究室時正值日本半導體研究陷入相當低迷的時期,讓我產生了「若要挑戰必須到海外去」的想法。
為此在2011年讀博期間,我通過網際網路申請參加了比利時的全球頂尖半導體研究機構imec的實習項目。我在當地並沒什麼人脈,是通過線上申請獲得了這個機會的。博士畢業後我在imec繼續做了大約10年的研究員,參與了當時最前緣的半導體研究。
自那時起,我就一直在從事半導體三維(3D)整合技術的開發工作。以前半導體是通過提高積體電路的微細程度來提升性能的,近年來微細化的投資成本激增且技術層面也接近了極限。為突破極限進一步提升性能,就需要開發後工程領域的高效封裝技術。
Q2. 您目前正在從事哪些研究?
A2. 使用電漿的「混合接合技術」
目前正在推進開發「3D晶片堆疊技術」,這種技術不再像傳統方式那樣將大型積體電路製作成一個晶片,而是將其分割為多個小型晶片分別製造,再立體堆疊封裝起來。像搭積木一樣將小型晶片以立體方式堆疊並連接,可在製造時降低不良率,同時縮短晶片間布線的距離,節省電力實現高性能化。
但是,為實現更高精度的晶片連接,需要用「電漿混合接合」技術來替代傳統的焊料接合工藝。在JST先驅研究項目中,我們還把半導體3D晶片堆疊技術應用於量子領域,目標是打造出異質量子計算機。為製造量子計算機用晶片堆疊技術,必須應對極低溫運行環境和對應超導的材料變換,確立高效布線和接合技術。

晶片堆疊整合示意圖
量子計算機雖然現在還是新技術,但未來必將迎來量產時代。面對新時代,我們正一邊逐一攻克技術難題,一邊推進新一代半導體技術與量子應用的開發。2024年,我們的研究還入選了JST的A-STEP產學合作Ⅱ期(深化階段),期待通過產學協作加速社會應用的實用化研究。
Q3. 對立志從事研究工作的人有何建議?
A3. 懷揣對未來的好奇心並義無反顧
這項研究的魅力在於,當前進行的探索可能在10年後實用化,社會貢獻性清晰可見。但也正因技術進化的速度迅猛,我們必須準確把握近未來的需求,創造出社會真正需要的技術。
基於此,我們成立了促進企業與學術界跨領域開放式創新的「3DHI」聯盟,此外我還擔任了2024年新開設的「半導體/量子整合電子研究開發中心」的副主任。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連接各類研究人員與不同領域的樞紐,為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開闢新路。
雖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半導體的機會不多,但它卻是智慧型手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件。半導體在各種元件中如何工作?今後又將如何進化?希望有志成為研究人員的人,能夠懷著好奇心投身進來。
(TEXT:村上佳代)

與企業研究人員相互切磋交流,並榮獲 「第30屆年度半導體2024」的半導體製造裝置部門的「優秀獎」。
原文:JSTnews 2025年4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