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先驅科研人】理解細胞功能並操作,以開發副作用較少的新療法為目標

2025年02月20日 科學家訪談
title

小島 良輔
東京大學 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
副教授
出生於東京都。2014年獲得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藥學系研究科博士(藥學)學位。先後出任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研究員(HFSP長期研究員),東京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助教等職位,2022年起擔任現職。2017年~2021年入選先驅科研人,2022年起入選創發研究員。

Q1.讓您研究合成生物學的契機是什麼?
A1.從建築學轉向化學生物學

我自幼對製作東西就感興趣,大學入學時曾考慮學習建築學。另一方面,由於我的過敏性體質,所以我對藥學也感興趣,當我還在猶豫選什麼專業時,我選修了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藥學系研究科有機合成化學專業福山透教授(當時)的課程,並向他進行了諮詢,這成為了我人生的轉折點。福山教授的「自己設計並組裝分子的有機化學,本身就是一個小型建築」這番話深深打動了我,最終決定進入藥學部學習有機合成化學。

然而,在分配研究室時的抽籤未能如己所願,不得不匆忙進入免疫學研究室。這雖然出乎我的意料,但也讓我接觸到了生物學研究的深奧之處,與純粹的合成化學相比,我對 「合成出來的化合物能幹什麼」的化學研究更感興趣,所以在進入研究生院時,我敲開了由長野哲雄老師和浦野泰照老師共同領導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室的大門。

在推進旨在開發可用於醫療和生命科學研究的化學工具的研究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能夠控制更複雜生物系統技術的必要性。因此,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我便前往瑞士學習以細胞和蛋白質改造等更高層次的生物分子工程為基礎的合成生物學技術。

Q2.目前正在從事的研究是什麼?
A2.對細胞外小囊泡的理解及發展性應用

回到日本後,我一直在利用自己所積累的專業知識,嘗試通過操控小分子、蛋白質和細胞,探索有趣的製作等廣泛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中,我特別注意到在生物體內介導細胞間通訊的「細胞外小囊泡(EV)」,並致力於理解其功能並實現對其操控的研究。

最近,我們開發了一種名為「CIBER screening法」的新技術,通過在EV中封裝類似條形碼標記的核酸並跟蹤其去向,全面分析控制EV釋放的因子。通過將該技術應用於各類不同細胞類型,有望實現對疾病細胞獨特性的EV釋放控制,進而為治療與EV相關的疾病提供可能性。

未來,我希望能夠將這種理解並控制EV的技術應用於開發能夠包裹藥物並將其送達至目標細胞的藥物載體。我的目標是,通過對目標細胞進行自由程式設計,讓其擁有特定功能,從而開發出副作用較少的新一代治療方法。

title

對EV進行分析。每天都在研究室與學生共同推進實驗

Q3.您對立志成為研究人員的人有何建議
A3.重視「你想實現什麼」

我自己是以對製作東西的興趣為核心,通過與許多老師的接觸以及跨越不同領域的經歷,逐漸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方法的。我希望那些立志成為研究人員的人,不要被固定觀念束縛,勇敢地投身於新技術和新領域。

在決定研究內容和未來職業道路時,如果僅僅著眼於現有技術的延長線,往往會把自己侷限在小範圍內。因此,最重要的事情是首先思考「實現了什麼會令自己興奮」。為了實現那個目標,去學習一切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增加自己作為研究人員的知識儲備以及共事的夥伴,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充滿夢想的研究。

研究確實會遭遇很多困難,但是越走在前緣,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希望大家持續挑戰未知,快樂地開闢屬於自己的研究之路。(TEXT:村上佳代)

title

經常和學生一起踢足球。右邊那個是我。

原文:JSTnews 2025年2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