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大學等對黃帶胡蜂(Vespula shidai)的食物進行DNA分析後發現,其食物有324種,除昆蟲和蜘蛛外,還包括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黃帶胡蜂是長野縣、岐阜縣等地鄉土料理的昆蟲食品「蜂蛹」原料。這一發現印證了有胡蜂飼養經驗的人士根據目擊資訊等持續投餵脊椎動物等的多樣化食物的合理性,有望成為探索飲食文化與自然關係方面的一項新知。

米飯上的蜂蛹。常以佃煮或炒製等方式烹飪(供圖:神戶大學佐賀達矢助教)
在長野、岐阜等日本中部地區,存在著以細黃胡蜂(Vespula flaviceps)等胡蜂的幼蟲和蛹,以及蝗蟲、水生昆蟲天龍川石蟲(天龍川上游流域對石蠅、石蛾、齒蛉等昆蟲水生幼蟲的食用總稱)、蠶蛹作為蛋白質來源的飲食文化。蜂蛹作為珍饈美味也廣為人知,愛好者會採集野外蜂巢,投餵食物將蜂巢養大後再食用。然而,關於胡蜂的食物,此前僅停留在從早期的調查和文學作品中知道的昆蟲、蜘蛛、青蛙等,具體情況並不清楚。

前來食取魚餌的黃帶胡蜂工蜂(左)與蜂巢(供圖:神戶大學的佐賀達矢助教)
學生時代起便持續研究胡蜂的神戶大學研究生院人類發展環境學研究科的佐賀達矢助教(生態學專業),在各種生物的DNA資訊數據庫建設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決定將胡蜂腸道中含有的各種生物特有DNA序列製作成「DNA 宏條形碼」,擷取條形碼就能知道胡蜂吃下的食物。
佐賀助教等人以日本中部地區村落山林交界地帶的可食用黃帶胡蜂為對象,從岐阜、長野的5個野生蜂巢、7個飼養蜂巢中,分別採集了20隻胡蜂和32隻胡蜂幼蟲進行解剖,分離出腸道內的未消化物。經過對DNA基因序列進行調查後發現,胡蜂攝取的食物多達324種,除蛾、蝽象等昆蟲和蜘蛛外,還包括烏鴉同類的鳥類、哺乳類,此外還有兩棲類、爬行類、魚類。
食物種類的數量在野生蜂巢與飼養蜂巢之間大致相同,但野生蜂巢的脊椎動物偵檢量較多,可見它們以動物屍體為食。而在飼養的蜂巢中,作為飼料投餵的雞、鹿、鵪鶉的DNA被高頻偵檢。
所有蜂巢中均檢測出了某種鳥類的DNA,野生和飼養的幾乎所有蜂巢中均檢測出了哺乳類的DNA,可見鳥類和哺乳類是黃帶胡蜂的重要食物。養蜂愛好者在飼養時持續投餵鳥類、哺乳類肉類的做法,與野生胡蜂的食物選擇相重合,這表明胡蜂飼養的經驗性知識在科學層面上具有合理性。

將雞肉、肝臟、鹿肉等懸掛起來作為黃帶胡蜂的飼料(供圖:神戶大學的佐賀達矢助教)
對有飼養經驗的人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29名受訪者中有58%的人回答「野生蜂巢與飼養蜂巢的蜂蛹味道不同」。佐賀助教認為:「蜂蛹的味道可謂是與村落山林交界地帶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的生態系統緊稠相連的‘環境之味’」,並表示今後還將針對季節性和地域性展開調查。
該研究由神戶大學與岡山大學學術研究院環境生命自然科學學域的藤岡春菜助教共同開展,研究成果已於5月14日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的電子版上。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Journal of Insects as Food and Feed
論文:Unraveling the dietary ecology and traditional entomophagy of Vespula shidai in Central Japan: Insights from DNA metabarcoding and local practices
DOI:10.1163/23524588-bja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