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大學揭示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亞成魚期產熱能力提高

2025年07月23日 農林牧漁

東京大學北川貴士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發現,以「本鮪」之名為人所熟知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體長20~35厘米的時期會發育出產熱能力。研究認為,該能力可能與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即使在寒冷海域也能保持較高體溫且始終能夠高速游動的原因有關。

title

裝有可記錄體溫與水溫的小型設備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亞成魚(供圖:東京大學)

金槍魚類擁有通過肌肉等身體特定組織產生的熱量來保持自身體溫高於水溫的能力。其中,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體溫較高,代謝也較旺盛。此前其維持已生成熱量的能力已受到關注,但關於其自身產熱能力仍存在諸多不明之處。

研究團隊以處於幼魚與成魚之間、體長20〜40厘米、相當於「亞成魚」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為對象,在其身上安裝了測量體溫和水溫等小型設備後,調查了讓其游動的記錄數據。通過詳細的溫度比較等操作後發現,體內產熱能力增強的時期,剛好是體長20〜35厘米的亞成魚期的相對早期階段。

研究還發現,在體溫升高的時期,被稱為「紅肌」類型的肌肉以及作為心臟一部分的「心室」發育尤其顯著。今後,研究團隊還將對包括其他種類金槍魚在內的對象進行分析,進一步推進關於維持高體溫機制的研究。

本次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上。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7/1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Frontiers in Physiology
論文:Juvenile-specific high heat produ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itial step of endothermic development in Pacific bluefin tuna
DOI:10.3389/fphys.2025.15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