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織田信長、足利義政等當權者為之傾倒並切取部分的、現收藏於正倉院的香木「蘭奢待」,其香氣成分及樹木生長年代已被探明。日本專家使用大型同步輻射設施「SPring-8」、氣相色譜分析等最新設備開展測定,結果發現其原樹生長於8世紀後半期至9世紀後半期,香氣以名為「勞丹脂」的植物的甜香氣味為基調,混合了香草等約300種成分。日本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表示:「希望能以本次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對其他的香木展開調查。」

蘭奢待又稱黃熟香,現由正倉院精心保管(供圖: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
位於奈良市的正倉院,自奈良時代起便在依照天皇許可管理寶物庫門扉開閉的「敕封制度」下,妥善保管著眾多寶物。其中寶物之一的蘭奢待,是一塊有著曾被多位當權者割取歷史的香木「蘭奢待」,又稱黃熟香。它屬於生長於東南亞山嶽地帶的「沉香」類香木的一種,重11.6公斤,長156厘米。「蘭奢待(蘭奢待)」三字中暗藏「東大寺(東大寺)」漢字,據信這一命名源自室町時代流行的「文字遊戲」。

保存著香木「蘭奢待」的正倉院。正倉院在歷史教科書中也被熟知(供圖: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
正倉院一直致力於寶物的查驗、保存與記錄工作。出於「既然是香木,香氣的記錄也至關重要,能否設法將香氣傳承後世」的考量,正倉院自去年起啟動了相關項目。正倉院事務所保存課長中村力也表示:「靠近蘭奢待時,可以聞到淡淡馨香。雖已歷經千年以上仍能保有如此香氣,實屬難得。其他寶物均未留存氣味。」

香木與標註被當時當權者切取的箋條也一同保存(供圖: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
此次需調查的項目包括:香木的年代、香氣產生源、香氣成分、感知到的香氣類型。首先,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對年代進行調查後發現,其原樹應該生長於8世紀後半期至9世紀後半期。由於蘭奢待的樹木品種在日本本土並不存在,它被認為是在東南亞砍伐後,通過船舶運至日本的。
接著,正倉院委託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香氣產生於木材的哪個部位」。因正倉院保存著蘭奢待脫落的碎片,研究者首先以碎片製作剖切,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然後,將碎片送至位於兵庫縣佐用町的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放射光科學研究中心運營的「SPring-8」設施,利用顯微X射線CT拍攝其表面的細結構。
結果顯示,從植物進行次級生長時所生成的維管束形成層中分化出的、名為「木內韌皮部」的組織在受到破壞後會合成香氣成分。維管束形成層是促使樹木生長的分生組織。

觀察香木組織形態的SPring-8設施俯瞰圖(供圖:理化學研究所)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成分分析。利用氣相層析圖-質譜聯用法進行詳細檢測後發現,3-苯基丙酸是其主要成分。3-苯基丙酸是一種難溶於水、可溶於乙醇的物質。檢測還發現了300餘種其他物質,並將這些物質分為「有香氣」和「無香氣」兩類。在香氣成分中,大量檢測出了名為「勞丹脂」的甘甜香氣。
最後,為實現香氣的再現,研究人員藉助了人類的嗅覺,邀請了被稱為「調香師」的香料調配專家的協助,請調香師嗅聞蘭奢待的香氣並記住香氣,隨後以這一嗅覺記憶為基礎,在先前大量檢測出的勞丹脂香氣中,逐步添加甜香的香草系氣味、辛香的茴香系氣味等成分,最終成功製成了「令和時代再現的蘭奢待香氣」。
中村回顧道:「香氣的成功再現,意味著我們可以將這種香氣記錄下來,並留存給後世。如今已建立起運用高超技術實力與高精度設備的研究體系,科學的力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透露,正倉院還保存著其他香木,或可應用本次的方法展開分析。
此次「再現的香氣」,可以在上野之森美術館(東京都臺東區)舉辦的特別展覽「正倉院 THE SHOW-感受到。此刻,此處的奇蹟-」(9月20日~11月9日)中實際聞到,滲透香氣的「蘭奢待香氛卡」(售價880日元)也在美術館的禮品區出售。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超連結】
正倉院 黃熟香
上野之森美術館「正倉院 THE SHOW—感受。此刻、此處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