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稻盛財團、2025年京都獎授予AI研究先驅甘利俊一等三人

2025年08月06日 科學・技術獎

日本稻盛財團(理事長金澤忍)宣佈將2025年京都獎授予以下三位傑出人士:包括率先開展類神經網路研究、奠定機器學習等基礎的帝京大學特任教授甘利俊一(89歲);發現哺乳動物中,由父母雙方基因決定基因表現開啟/關閉現象——「基因組印記」的英國劍橋大學戈登研究所研究主任阿奇姆·蘇拉尼(Azim Surani,80歲)等三人。

title

甘利俊一(左)與阿奇姆·蘇拉尼(供圖:稻盛財團)

甘利教授獲得的是「尖端技術部門」獎,獲獎理由為「為開拓人工智慧理論基礎做出了先驅性貢獻,並確立了資訊幾何學」。動物的神經細胞(神經元)接收並處理來自相鄰細胞的信號,然後將這些信號傳遞給下一個細胞。構築模仿這種神經網路結構的模型,並用於機器學習,就是類神經網路。甘利教授從理論上整理了從數據中學習並適應力分類的機制,建立、發展並深化了機器學習的基礎框架。他還確立了通過幾何學方法分析統計模式及機率分布集合性質的「資訊幾何學」,並憑藉其先驅性的研究,提出了諸多重要理論。甘利教授同時擔任理化學研究所的榮譽研究員。

稻盛財團評價稱:「甘利教授至今仍在人工智慧的進化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持續推動著最尖端的研究。其堅定不移的研究態度成為了研究人員的楷模,給年輕研究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激勵。他在理論與應用兩方面的貢獻至今仍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英國劍橋大學蘇拉尼研究主任獲得了「基礎科學部門」的獎項,其獲獎理由為「發現哺乳動物類中基因組印記現象以及闡明瞭分子機制」。他發現,哺乳動物類的基因組(全部遺傳資訊)中包含著一部分根據源自父母哪一方,表達與否會像記憶一樣被預先印記(imprinting)的基因。只有源自父母一方的基因才會被表達。在表明「源自父母雙方的基因組對哺乳動物類的正常發育而言是必需的」基礎上,蘇拉尼研究主任發現了對此產生影響的基因組印記,並率先闡明瞭其發揮作用的機制。

稻盛財團評價稱:「對基因組印記現象及分子機制的發現和闡明,是奠定現代生命科學廣泛領域基礎的先驅性業績,為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思想與藝術部門」的獲獎者為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88歲)。她被評價為「通過對女性的思考與行為的分析,指出了傳統心理學理論的扭曲與侷限,開拓了‘關懷倫理’的新領域」。

京都獎的公佈日期為6月20日。該獎項授予那些為科學及文明的發展、人類精神上的深化與昇華做出貢獻的人士,此次為第40屆。頒獎儀式將於11月10日在日本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位於京都市)舉行,3人將分別獲得獎金1億日元和其他獎勵。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超連結】
稻盛財團「京都獎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