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大學等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公佈了美國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NASA)從小行星「貝努」帶回的樣本分析結果。分析顯示,樣本中包含在太陽附近高溫環境下形成的橄欖石等具有多種起源的原始物質。研究還發現,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探測器「隼鳥2號」帶回的小行星「龍宮」樣本與本次分析的材料存在諸多共同點。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 Astronomy》(電子版)上。

小行星「貝努」與探測器「奧西里斯-REx」的示意圖(供圖:NASA's Conceptual Image Lab)
「貝努」是一顆沿地球與火星之間軌道公轉、直徑約500米的小行星。據推測,其含有碳及有機物質,且自約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時起,地表岩石等物質的性質幾乎未發生改變。2020年,NASA的無人探測器「奧西里斯-REx」採集了「貝努」的樣本,並於2023年成功將樣本帶回地球。
研究團隊利用多種電子顯微鏡對「貝努」的樣本展開分析,通過對樣本的細結構觀察及質量分析等手段,推定了樣本的起源。分析結果顯示,除橄欖石外,還發現了太陽誕生之前已結束生命週期的恆星來源物質,以及在遠離太陽的零下100攝氏度以下環境中形成的冰等也是構成「貝努」的材料。
多項研究成果此前已指出,「龍宮」可能誕生於遠離太陽的地方。而「貝努」和「龍宮」一樣,由具有多種起源的多種物質構成,這提示「貝努」可能也誕生於類似的地方。
今後,研究團隊還將採用物質年代測定法等手段,調查構成「貝努」的母體天體的年代,以期闡明其與「龍宮」的共性,並揭示小行星的演化過程。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9/2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Nature Astronomy
論文:The variety and origin of materials accreted by Bennu’s parent asteroid
DOI:10.1038/s41550-025-02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