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PM2.5中的「黑碳」成分增加會導致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上升——日本分析4萬餘名患者數據得出結論

2025年09月30日 能源環境

既有研究指出,PM2.5可能參與了呼吸道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病過程,但對於PM2.5中所含的哪種粒子與何種疾病存在關聯,此前並不十分清楚。

日本櫻十字八代復健醫院的小島淳副院長(熊本大學客座教授)、東邦大學醫學部的道川武紘副教授、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國立環境研究所的高見昭憲研究員、吉野彩子主任研究員等人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7個都府縣的觀測數據與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循環器學會的「循環系統疾病診療實況調查(JROAD)」數據,揭示了若PM2.5中約佔3%的黑碳含量增加,會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發病風險。小島副院長表示:「雖然此前已有PM2.5危害健康的說法,但具體是什麼成分有何危害呢?本次研究發現,僅佔構成成分3%的黑碳會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今後,將通過驗證PM2.5各成分對健康的影響,將獲得的知識應用於政策制定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Communications Medicine》上。

title

左起為國立環境研究所的吉野彩子主任研究員、高見昭憲研究員、櫻十字八代復健醫院的小島淳副院長、東邦大學醫學部的道川武紘副教授(供圖:科學新聞社)

本研究使用的PM2.5和成分數據,採用了日本環境省在全國10個地點設置的大氣氣溶膠化學成分連續分析裝置中,採用了北海道、新潟、東京、愛知、大阪、兵庫、福岡7個地點所採集的觀測數據。此外,研究團隊從JROAD中登記的、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因急性心肌梗塞在日本國內828家醫院住院的10萬2233名患者中,按40歲以上、居住於研究對象地區、非緊急入院等條件進行篩選後,將4萬4232人確定為分析對象。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當日及前一日的PM2.5總濃度每立方米上升7.9微克時,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就會上升2.4%。即便經過其他大氣污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光化學氧化劑)等因素的校正後,結果也基本保持一致。

此外,按構成成分進行分析後發現,入院前一日與當日的黑碳濃度每上升0.3微克,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就上升2.75%,即便經過其他成分校正後,相關仍持續存在。另一方面,針對水溶性有機化合物、硝酸根離子及硫酸根離子未觀察到明確的關聯。道川副教授表示:「目前已知當黑碳濃度增加到1微克左右時,風險會按該比例同步上升。但由於黑碳原本的含量就較少,當濃度出現10倍這類極端增長時會產生何種影響,目前尚不清楚。」

日本PM2.5的環境基準為年平均值15微克、日平均值35微克,2015年以來的實際濃度持續低於這一基準。吉野主任研究員表示:「雖然中國的排放量減少產生的影響很大,但黑碳無法擴散至日本境內,所以需要考慮日本國內的排放源。」高見昭憲研究員表示:「日本在制定環境基準時,已規定會根據需要進行修訂。此次的數據也將納入參考,交由環境省審議。」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Communications Medicine
論文:Componen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OI:10.1038/s43856-025-0109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