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小林快次介紹大型暴龍進化相關研究成果。6月11日下午攝於札幌市。(共同社)
【共同社6月12日電】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小林快次等人的研究團隊在12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研究成果,指出體重不到約500公斤的中間型的暴龍在以幾百萬年為單位在亞洲和北美大陸之間遷徙的過程中,朝著體重達到約1噸以上的大型化方向進化。此前的觀點是認為體型增大僅發生在北美,但小林表示「進化過程變得能夠清晰地進行說明」。
對於上世紀70年代在蒙古約9300萬至8300萬年前地層中發現的中間型暴龍化石,研究團隊認為這是接近向大型進化的分歧點的種類,將其新命名為「Khankhuuluu mongoliensis」。團隊對包含該化石在內的約30種暴龍化石和標本進行了重新調查,分析了進化的關聯和分支。
結果,該團隊推測認為完成大型化的暴龍的祖先起源於亞洲,最晚在約8600萬年前遷徙至北美,然後最晚在約7800萬年前遷徙至亞洲,在約7300萬年至約6700萬年前再次遷徙至北美。遷徙的理由尚不清楚,團隊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