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團隊對福島一核25公里外海洋模擬顯示處理水無影響

2025年07月29日
title

圖為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5號(左後方)和6號機組(右後方)前設置的處理水排海設備。攝於2024年8月。(共同社)

【共同社7月27日電】圍繞日本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放入海,東京大學和福島大學等的研究團隊彙總了核電站25公里外北太平洋全域放射性物質氚濃度變化的模擬結果。據悉結合全球變暖導致海洋循環變化等因素,預測了2023年開始排海到70多年後的情況,結果未出現濃度增加。

該團隊根據東電的排海計劃,運用洋流等可數值化的模型,對2023年至2099年的氚濃度分佈進行了預測。據悉此前有對25公里範圍內的實際檢測和分析結果,但範圍擴大至北太平洋全域則是首次。

海水中的氚包括天然存在的部分,以及1950至1960年代核爆試驗和國內外運轉的核電站等排放的部分,處理水排海前25公里外的濃度為每升0.03至0.2貝克勒。

模擬結果顯示,處理水排海導致增加的濃度為等於或低於0.1%左右,團隊指出「有無處理水導致的差異小到幾乎無法測定」。即便反映伴隨全球變暖的海洋循環變化和較小洋流,結論是「對濃度的影響也有限」。

一核2011年在核事故後為冷卻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而注入的水和流入廠房的地下水及雨水相混合成為核污水。東電去除核污水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後,用海水稀釋並排放入海。2023年8月至今年4月總計排放約9.4萬噸處理水,但對周邊海域的監測中未發現海水和魚貝類出現異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