笹川和平財團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的調查顯示,對中國有親近感的日本人比例為7.3%,比去年減少了1個百分點,而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日本人佔73.1%,比去年增加了2.1個百分點,基本回到前年水平。認為當前日中關係不好的日本人比例由去年的70.2%(較前年減少5個百分點)上升到75.5%(略高於前年)。調查報告同時還發布了日本人對美國、韓國、臺灣等地的好感度和外交關係調查結果,與對中國的數據區別鮮明。
11月11日發布的「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以居住在日本的3000名15至89歲日本人男女為對象,於今年8月19日至25日通過網路實施。調查内容涵蓋了「日本與中國的交往方式」、「日中關係的變化」,同時還調查了日本人對美國、韓國、臺灣的好感度和關注度。
親近感:臺灣63.5%,美國49.3%,韓國26.4%
「親近感」的歷年比較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在對各個國家/地區是否有親近感的調查中,「有親近感」、「比較有親近感」的合計中,臺灣63.5%居首,其次為美國49.3%、韓國26.4%、中國僅為7.3%。「沒有親近感」、「比較沒有親近感」的合計中,最多的是中國73.1%,其次是韓國48.8%、美國18.5%、臺灣15.5%,中國均呈較大區別。
在對各個國家/地區關注度的調查中,也能看出較大差別。「非常關注」、「比較關注」的合計最低的為中國,為26.4%。而回答對中國「完全不關注」、「比較不關注」的合計為51.7%,超過了半數。日本人最關注的是美國,「非常關注」、「比較關注」的合計為61.5%(「完全不關注」、「比較不關注」的合計為16.0%),其次是臺灣的56.1%(「完全不關注」、「比較不關注」的合計為19.9%),再次是韓國的37.2%(「完全不關注」、「比較不關注」的合計為39.1%)。
認為日中關係良好的僅3.3%
「日中關係」的歷年比較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在有關日本與各國/地區關係的調查中,對日中關係持負面看法的日本人數量之多也引人注目。認為中日關係「良好」、「比較良好」的合計僅為3.3%。而認為「不好」、「比較不好」的合計高達75.5%。相比之下,認為「良好」、「比較良好」的回答中,日臺關係為63.7%,日美關係為51.9%。即使是認為「良好」、「比較良好」的19.3%,「不好」、「比較不好」的43.4%的日韓關係,也明顯高於中日關係的比例。
此外,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各國/地區媒體對日本的報導的調查中,數據差別也很顯著。對中國媒體的報導「信任」、「比較信任」的合計僅為5.8%,「完全不信任」、「比較不信任」的合計高達77.8%。相比之下,臺灣(「信任」、「比較信任」合計53.4%,「完全不信任」、「比較不信任」合計25.1%)、美國(前者47.4%,後者34.1%)、韓國(前者17.8%,後者63.8%)。
「日中政府間關係較10年前惡化」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有關中國的多個調查項目的結果在過去兩年來的變化也引人矚目。對於「日中政府間關係較10年前惡化」的回答中,「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合計從去年的43.4%降至38.4%。「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的合計從10.1%上升到12.5%。在對「與10年前相比,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變得傲慢」的回答中,「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合計從去年的55.0%微降至54.4%,「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的比例從7.2%上升到了8.6%。
經濟領域對中國的重視度也在減少
「為了維持和發展日本的經濟,與中國的交往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另一方面,在經濟領域,對「為了維持和發展日本的經濟,與中國的交往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的回答中,「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合計從45.4%減少至42.5%,「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的合計從13.3%增加至16.8%。對於「中國比十年前更加開放」的回答中,「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合計從去年的15.8%下降到14.9%,「不完全贊同」、「比較不贊同」的合計從42.8%增加到44.1%。
對維持和平的看法也在變化
「為了維持和平,日本政府有必要與中國政府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根據「日本人對華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對於「為了維持和平,日本政府有必要與中國政府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的調查項目,回答「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合計從去年的33.4%微降至33.2%,「比較不贊同」、「完全不贊同」的合計從去年的16.2%上升至19.8%。而對於「考慮到各種風險,與中國的交往需要保持在最低限度」(由39.7%升至43.8%)、「由於中國正在增強軍備,日本必須與其抗衡」(由30.3%升至33.1%)、「不需為顧慮中國而限制與臺灣的交流往來」(由51.2%升至53.6%)、「在當前的美中對立中,日本應站在美國一方」(由41.5%升至43.0%)等多個調查項目中,「完全贊同」、「比較贊同」的比例均出現增加。
2022至2024年度有關中國的調查結果(%)
調查項目 | 2024 | 2023 | 2022 |
親近感 「有親近感」、「比較有親近感」 「沒有親近感」、「比較沒有親近感」 |
7.3 73.1 |
8.3 71.0 |
7.3 73.7 |
關注度 「非常關注」、「比較關注」 「完全不關注」、「比較不關注」 |
26.4 51.7 |
29.1 48.2 |
28.5 48.7 |
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當地媒體對日本的報導? 「信任」、「比較信任」 「完全不信任」、「比較不信任」 |
5.8 77.8 |
7.3 76.4 |
3.7 76.1 |
日中關係 「良好」、「比較良好」 「不好」、「比較不好」 |
3.3 75.5 |
3.4 70.2 |
1.7 75.2 |
日中關係的變化:中國比十年前更加開放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14.9 44.1 |
15.8 42.8 |
― ― |
日中關係的變化:日中政府間的關係較10年前惡化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38.4 12.5 |
43.4 10.1 |
― ― |
日中關係的變化:與中國人的交往和接觸較10年前增加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26.5 26.4 |
26.5 23.9 |
― ― |
日中關係的變化:在過去的10年裏,日本和中國的國力差距擴大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45.3 12.0 |
49.8 9.3 |
― ― |
日中關係的變化:與10年前相比,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態度變得傲慢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54.4 8.6 |
55.0 7.2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考慮到各種風險,與中國的交往需保持在最低限度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43.8 15.9 |
39.7 16.0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為了維持和發展日本的經濟,與中國的交往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42.5 16.8 |
45.4 13.3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為了維持和平,日本政府有必要與中國政府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33.2 19.8 |
33.4 16.2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由於中國正在增強軍備,日本必須與其抗衡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33.1 18.7 |
30.3 20.2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不需為顧慮中國而限制與臺灣的交流往來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53.6 11.8 |
51.2 11.2 |
― ― |
與中國的交往方式:在當前的美中對立中,日本應站在美國一方 「完全贊同」、「比較贊同」 「完全不贊同」、「比較不贊同」 |
43.0 8.5 |
41.5 8.6 |
― ― |
日中關係中交往的主體 「政府間的合作應承擔重要角色」、「傾向於認為政府間的合作應承擔重要角色」 「民間的合作應承擔重要角色」、「傾向於認為民間的應承擔重要角色」 「政府和民間的合作都應承擔重要角色」 |
48.1 15.0 33.8 |
45.9 16.4 34.8 |
46.4 15.3 34.5 |
日中間的民間交流 「開展得很充分」、「開展得比較充分」 「開展得不充分」、「開展得比較不充分」 |
10.7 28.2 |
9.4 31.0 |
7.4 37.3 |
(根據笹川和平財團發布的「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3」「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關於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結果(2022年度)」彙總製作)
其他調查也反映出日本人對中國的嚴峻看法
關於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日本内閣府2024年1月公佈的「外交相關輿論調查」結果也顯示出了嚴峻的數據。這是一項以日本全國3000名18歲以上持日本國籍的人士為對象,於去年9月至10月通過郵寄方法實施的調查。數據顯示,回答對中國「有親近感」或「比較有親近感」的日本人比前一年減少了5.1個百分點,為12.7%。這是自1978年開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親近感調查以來的最低值。而回答對中國「沒有親近感」或「比較沒有親近感」的日本人比前一年增加了4.9個百分點,達到86.7%,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在2023年10月日本特定非營利組織「言論NPO」與中國對外出版發行機構中國國際傳播集團共同發布的的「日中聯合輿論調查」結果中(日方調查於去年9月實施),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日本人比例較上一年度的87.3%進一步增加至92.2%。同時,認為中日「重要」、「比較重要」的日本人比例也從上一年度的74.8%大幅減少至65.1%。
強調加強經濟關係的調查結果
那麼,中日關係應該如何發展?「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還問及了推進日中關係發展的有效措施。調查採用的是讓受訪者從選項中最多選擇3項的方法。回答「加強日本和中國的經濟關係」的回答從2022年的24.0%上升到去年的28.7%,此次又進一步上升到29.7%,呈上升趨勢。「實現雙方在歷史認識上的和解」的從2022年的32.5%下降到2023年的26.2%,此次又回升至31.7%。另一方面,2023年上升的幾個選項,如「定期開展國家領導人的互訪」(從20.7%升至26.3%),「促進文化和藝術等多領域的交流」(從21.8%升至28.9%),「加強在氣候變化和傳染病等全球性問題上相互合作」(從21.8%升至28.9%),此次分別降至25.6%、27.5%和17.6%。
「推進日中關係的有效措施」(2022—2024年調查結果中的回答):最多可選3項
2024 | 2023 | 2022 | |
加強兩國間的政治與安保關係 | 38.5 | 38.1 | 38.3 |
促進文化和藝術等多領域的交流 | 27.5 | 28.9 | 21.8 |
加強日本和中國的經濟關係 | 29.7 | 28.7 | 24.0 |
定期開展國家領導人的互訪 | 25.6 | 26.3 | 20.7 |
實現雙方在歷史認識上的和解 | 31.7 | 26.2 | 32.5 |
加強在氣候變化和傳染病等全球性問題上的相互合作 | 17.6 | 19.6 | 15.2 |
加強在其他國家發生衝突和災害時的相互合作 | 12.9 | 14.1 | 14.3 |
其他 | 2.8 | 2.1 | 4.9 |
不知道 | 26.5 | 26.8 | 26.1 |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數據製作)
促進教育領域交流的意願增強
關於民間交流方面的提問項目,「開展得不充分」、「開展得比較不充分」的合計為28.2%,高於「開展得很充分」、「開展得比較充分」的合計10.7%。不過,認為「開展得不充分」的回答從2022年的37.3%、2023年的28.2%以來連續減少,認為「開展得很充分」的回答由2022年的7.4%、2023年的9.4%連續增加。
關於「應該在哪些領域促進日中民間交流?」的調查項目,受訪者可從選項中最多選擇3項回答,調查結果顯示,「通過交換留學等促進教育領域交流」的回答從2022年的17.1%、2023年的22.8%上升到此次的23.4%,「促進文化與藝術領域的交流」從2022年的27.6%、2023年的34.2%上升至34.8%,二者均有所增加。此外,儘管「促進赴日和赴華旅遊」的回答從2022年的19.6%上升至去年的22.8%,「推動體育交流」從2022年的11.4%增加至去年的15.6%,但此次卻分別下降到了16.2%和14.3%。
「促進日中民間交流的領域」的歷年變化(%)
2024 | 2023 | 2022 | |
以友好和睦為目的的交流 | 45.6 | 47.3 | 45.9 |
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 | 34.8 | 34.2 | 27.6 |
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交流 | 31.2 | 35.9 | 43.5 |
關於環境問題交流 | 27.0 | 30.4 | 27.3 |
交換留學等教育領域的交流 | 23.4 | 22.8 | 17.1 |
促進赴日和赴華旅遊 | 16.2 | 22.8 | 19.6 |
體育交流 | 14.3 | 15.6 | 11.4 |
其他 | 1.8 | 1.6 | 2.7 |
不知道 | 14.5 | 9.8 | 15.6 |
(根據「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笹川和平財團)的數據製作)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會 「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4」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會 「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2023」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會 「關於日本人對中國的意識調查結果(2022年度)」
内閣府 「外交相關輿論調查」(2023年9月調查)概要版
言論NPO 「超過半數的中國民眾認為世界會發生核子戰爭。原因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應對——第19次中日聯合公眾意見調查結果」
【相關報導】
2024年01月29日 日本對中國、俄羅斯的親近感降至最低,對美韓歐印東南亞的親近感上升
2023年10月18日 中日聯合民調結果公佈,兩國民眾彼此印象均惡化
2023年02月20日 日本内閣府調查:日本人對中親近感進一步下降,對俄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