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了2023年度國際研究交流的調查結果。該調查由文部科學省每年實施,旨在掌握日本的國立、公立、私立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獨立行政法人等機構與各國之間的年度研究交流情況等,並將其作為國際交流推進政策的相關基礎資料。調查對象為國立、公立、私立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獨立行政法人等共計927家機構,最終從849家機構(回收率91.6%)取得了有效回答。

短期派遣(30天以內)海外的研究人員數量,調查開始以後,截至2018年度呈現出增長趨勢,但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度顯著減少。2023年度為10萬6613人,雖未達到新冠疫情發生之前(2018年度)的水平,但較上年度增加了5萬2640人,呈現恢復趨勢。中長期派遣人員數量方面,此前一直保持在4000~5000人的水平,但2020年度顯著減少。2023年度為3623人(較上年度增加378人),繼2022年度之後持續增長,被認為正趨於恢復。不過,中長期派遣人員數量與短期派遣人員數量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
來自海外的短期研究人員數量,截至2009年度呈增長趨勢,但受東日本大地震等事件影響,至2011年度有所減少,並在之後四年間逐步恢復。2020年度雖出現了顯著減少,但2023年度為1萬4472人(較上年度增加6388人),呈現出恢復趨勢。中長期接收研究人員數量方面,2000年度以後大致保持在1萬2000~1萬5000人的水平,但在2020年度大幅減少。2023年度為1萬2793人(較上年度增加697人),已恢復至以往水平。

(JST亞洲太平洋綜合研究中心「客觀日本」編輯部根據文部科學省《國際研究交流概況(令和5年度)調查結果》翻譯製作)
按地區來看,日本短期派遣研究人員數量較多的前三個國家,在2023年度依次為美國、韓國、中國。中長期派遣方面,2002年度以後,美國始終最多;2006年度以後,第二名和第三名是英國或德國。另一方面,接收研究人員數量較多的前三個國家,短期方面依次為美國、中國、韓國;中長期方面,自2010年度以後依次為中國、美國、韓國。
大學及研究機構等主辦的國際性研究集會,2023年度共舉辦了2490場。其中線上舉辦388場,佔整體的15.6%;線下線上混合模式舉辦1021場,佔41%;純線下舉辦1081場,佔43.4%。舉辦場次方面,2023年4月合計108場,此後呈增長趨勢,同年12月已合計舉辦304場。2023年4月僅線上舉辦的比例為27.8%,而純線上的形式正在減少,2024年3月已降至16.5%。
2023年度,學會等(日本學術會議合作學術研究團體)主辦的國際性研究集會共舉辦了422場。其中,線上舉辦51場(12.1%),線下線上混合模式舉辦179場(42.4%),純線下舉辦192場(45.5%)。舉辦場次在2023年6月達到最多,為63場。2024年3月線上舉辦比例為14.6%,混合模式為36.6%,純線下為48.8%。
由於學術集會不僅注重知識交流,人員交流也很重要,因此正從線上回歸線下。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