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震,筆者已發過4篇文章。本篇將為各位介紹6月17、18日在中國宜賓和日本新潟發生的兩次地震。
為方便敘述,本文對兩次地震簡稱如下。
6.17宜賓地震,6.18新潟地震(氣象廳命名:山形縣沖地震)
6.17宜賓地震與6.18新潟地震的規模與災情
6月17日晚,中國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地震,震央強度達8度(相當於日本震度6強),最大加速度為5.992m/秒2。截止6月19日13人死亡,220餘人受傷,房屋倒塌73棟,12棟嚴重受損,1萬多棟房屋部分受損。地震還造成部分地區的山崩、滾石,交通與電力的中斷,受災人口達14萬之多。
次日6月18日晚,日本的新潟與山形縣交界的近海處也發生了地震,地震規模為6.7級,震央震度達6強,最大加速度為6.53m/秒2。截止6月19日的資訊,0死亡,30餘人受傷,149棟房屋部分受損。
兩次地震僅差1天,規模相當。媒體報導一時吸引了兩國民眾的眼球,部分報導還引起了爭議。宜賓地震和新潟地震的規模與災情如表1所示。
為什麼新潟地震規模比宜賓地震大,震災損失反而小?
地震發生後,有朋友問:「為什麼新潟地震比宜賓地震的地震規模高、震度大,死傷和房屋倒塌卻比宜賓少?」
這問題一句話很難講清楚,非要用一句話說清楚的話,那就是「地震震災損失(生命財產)與地震規模(地震規模,震度)不一定成正比,除地震規模外,與地震搖晃特性、地震動波及範圍、地震搖晃與建築固有頻率的響應程度,以及震央附近人口密度等也有關係。」
宜賓與新潟地震的災害因素有啥不同?
接下來,解釋一下地震災害與那些因素相關,宜賓與新潟地震的災害因素有哪些不同。
(1) 地震破壞力
地震破壞力與地震規模(地震規模、震度、釋放能量、搖晃程度)、地震動特性相關。
① 地震釋放與傳遞能量的差異
新潟地震(Mj6.7)釋放的能量是宜賓地震(Ms6.0)的8倍左右。但新潟地震發生在離陸地6-7km的海床,地震發生後一部分能量在傳遞到陸地前已消耗在海水擾動上了,而宜賓地震傳遞到地表的能量直接作用在建築物上了。
② 地震搖晃程度的差異
地震搖晃程度用加速度來衡量。第二運動定律F=ma(作用力=質量×加速度)都還記得吧?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
從兩個地震震央附近觀測點的數據看,新潟地震的合成加速度比宜賓地震大了近10%;而宜賓地震鉛直加速度(上下顛簸作用力)卻是新潟地震的2.5倍左右(圖1)。
合成加速度是水平橫晃與鉛直顛簸的成分合成。對建築物來說,上下顛簸比橫晃更要命,這就是為什麼相同震度時,直下型地震要比一般地震造成災害更大的原因。
![]() |
![]() |
左:宜賓(51GXT觀測點) 右:新潟(YMT005觀測點)
圖1 鉛直方向加速度變化比較【1】
③ 地震動特性的差異
地震動特性以反應譜來表示。
反應普好比廣播電臺發射的電波。各電臺使用波段不同,只有把收音機波段調到電臺波段時我們才能聽到廣播(共振效果)。同理,當地震反應譜與建築物固有頻率重疊時就會造成和加大建築的破壞。
宜賓地震反應普集中於0~0.7秒短週期,而新潟地震反應普則集中於0.7~1.5秒的中長週期(圖2)。
![]() |
![]() |
左:6.17宜賓地震(51GXT觀測點) 右: 6.18新潟地震(YMT005觀測點)
圖2 地震加速度反應普的比較【1】
(2)同等震度(震度)範圍
再來看一下能夠造成房屋倒塌的震度5弱(中國震度6以上)的範圍。日本震度5弱(0.6~1.10m/秒2)略大於中國地震強度Ⅵ的加速度(0.45~0.89m/秒2)。新潟震度5弱以上區域略大於宜賓地震強度Ⅵ以上的區域(圖3)。


圖3地震強度Ⅵ(6)以上波及範圍的比較(四川省地震局, 日本氣象廳)
(3)地震動搖晃與建築結構的差異
建築結構不同,固有周期也不同。一般木結構住宅的固有周期在短週期0-0.5秒之間,超高層建築在長週期2.0-20秒以上,而地震波卓越週期在警戒週期0.5-2.0秒之間(圖4,5)。

圖4 建築物的固有周期

圖5 建築物固有周期、地震共振週期(日本ハウスHP)
從受災建築照片看,新潟震區多為2層木結構住宅,其固有頻率多在0.5秒以下,躲開了新潟地震反應的譜卓越週期(0.7-1.5秒,表1,圖2),所以受損不大(圖6(1));而宜賓震區倒塌的房屋多為農村1~2層磚混結構住宅,其固有頻率在0-1.0秒之間(表1,圖2),恰好與宜賓地震反應譜的卓越週期0.5-1.0秒有重疊,加上有部分自建房沒采取防震措施,導致房屋倒塌嚴重(圖6(2))。
![]() |
![]() |
6.18新潟地震
![]() |
![]() |
6.17宜賓地震
圖6震央房屋倒塌情況【摘自:共同通信社、視覺中國】
(4)人口分布密度的差異
從人口密度上看,宜賓市長寧縣幾乎是新潟村上市的7倍。即使其他地震因素相同,宜賓地震的災情也會大於新潟地震(表1)。
表1 中國6.17宜賓地震與日本6.18新潟地震概要一覽表
比較項目/指標 |
6.17宜賓地震 |
6.18新潟地震(山形県沖地震) |
新潟/宜賓 |
|
地震概要
|
發生日期時刻 |
2019/06/17 22:55 |
2019/06/18 22:22 |
|
地震規模 |
Mj6.0(Mw5.8) |
Ms6.7(Mw6.4) |
|
|
深度 |
16km |
14km |
|
|
最近觀測點 |
51GXT(21.9km) |
YMT004(115km) |
|
|
最大震度/震度 |
震度8度(CENC ),6度(USGS) |
震度6強≒8度(CSIS) |
|
|
合成最大加速度 |
5.992m/sec2(?) |
6.53m/sec2 |
1.09倍 |
|
鉛直最大加速度 |
5.992m/sec2 |
2.14m/sec2 |
0.36倍 |
|
反應譜卓越週期 |
短週期0~0.7s |
中長週期0.7~1.5s |
|
|
地震類型 |
走滑型 |
逆斷層型 |
|
|
震區面積 |
3,058km2(震度6度以上) |
- |
|
|
建築特性 |
倒塌、破損房屋結構特性 |
多為磚混結構(1~3層) 固有周期(0-1.0秒) |
多為木結構(2-3層) 固有周期(0-0.5秒) |
參考值
|
建築結構響應例 (6層混凝土框架) |
層間最大位移角0.28%(2層) |
0.93%(6層) |
2~3倍 |
|
災情 |
人口密度 |
長寧縣347.2人/km2(2010) |
村上市50.4人/km2(2018數據) |
6.9倍 |
死亡人數 |
13人 |
0人 |
|
|
受傷人數 |
220人 |
35人(重傷9、輕傷25人) |
|
|
受災人數 |
14萬人以上 |
- |
|
|
房屋倒塌 |
73棟 |
0棟 |
|
|
嚴重損壞 |
12棟 |
0棟 |
|
|
部分損壞 |
10,657棟 |
149棟 |
|
|
直接經濟損失 |
1,080萬元人民幣 |
- |
|
※ CENC:中國地震臺網中心;USGS:美國地質調查所;CSIS:中國地震強度。數據來源:中國地震局、中新社報導;日本氣象廳、NHK報導等。
(5)防災意識的差異
日本是地震大國,世界上6級以上的地震佔了兩成。從政府到民眾都有很強的防災意識,防災教育從幼兒時就開始了。近十年日本的防災已是常態。
中國地震災害相對不是很多。汶川大地震後,政府和民眾的防災意識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這次宜賓地震,雖然預警成功,但仍有部分民眾在收到預警後不知所措;反觀新潟地震,大部分民眾在收到預警後都能自主避險或採取相應的措施。
該如何應對地震災害?
請參照筆者之前發過的相關文章「日本的災害及其對策 –地震(1-4)」。
更多請關注「日本的災害及其對策」系列
供稿 李鷗(日中防災環保研究會 副會長)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參考資料
【1】RED-ACT: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6.0級地震帶域破壞力分析。
【2】RED-ACT:日本6.8級地震破壞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