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震動、海嘯、洪水、暴雨、颱風、火山噴發,日本應該算是一個天然災害非常多的國家了。前不久還遭遇了第19號超級颱風海貝思的襲擊,帶來了嚴重有效能損失。另外,日本列島還經常發生大地面震動。在災害頻發的日本生活的人們已經學會面對這些災害,並與其坦然相處。日本人平時就會注意防災,以便因應突如其來的災害。
防災對策既有硬體方面的對策,比如爲避免建築物在地面震動中倒塌,會爲建築物增加抗震功能;爲預防洪水氾濫,修築水庫和堤壩;也有個人意識上可以採取的軟體對策,比如準備防災用品,加固家俱以防傾倒等。本文將爲大家介紹日本個人通常採取的防災對策。
1.防災地圖
正所謂「要想戰勝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爲防止災害帶來有效能損失,首先得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會發生什麼災害,這一點很重要。日本各市町村的官網上都有「防災地圖(受災預測地圖)」。透過用防災地圖應答自家或者表單位所在位置,提前掌握這些地方容易發生什麼類型的災害,周圍有哪些避難場所等。
東京都世田谷區的洪水防災地圖
從世田谷區公開的洪水防災地圖可以看到,淺紅色的多摩川附近地區最大可能會發生深約5米的進水。5米能達到兩層住宅二樓的天花板附近,可見相當危險。另外,防災地圖上還標註着發生災害時可以作爲避難所使用的設施,所以當自家或表單位處於危險場所時,應該提前應答避難地點。被指定爲避難所的設施通常爲當地的中小學、文化館和公園等公共設施。不過,根據地面震動或洪水等災害類型的不同,還需要考慮避難所的位置,區分使用。
2.定期進行消防訓練
大多數災害都是突發的。颱風可以透過天氣預報提前預測,但地面震動和火山噴發則難以準確預測。因此,需要隨時做好因應災害的準備。透過防災地圖事先應答自家的危險程度和避難場所、避難路綫,需要隨身攜帶的物品等最好也提前準備好。
日本《消防法》規定,大樓和事務所的管理者每年必須實施2次以上的消防訓練。消防訓練包括主要使用滅火器和消防栓的初期「點火損失訓練」,以及通知建築裏的人員發生災害,並進行避難、引導和使用避難器具的「避難訓練」。也就是說,幼稚園、保育園、學校、企業和公寓等必須實施設想發生火災和地面震動的訓練。(參看 從JST的火災訓練看日本的防災抗災)
照看幼小兒童的幼稚園和保育園大多每個月就實施一次避難訓練。例如,在設想發生地面震動的訓練中,儘管只是訓練,也會實際拉響緊急警報。經過反複訓練,孩子們聽到警報聲後會立即蹲下保存好自己的頭部,或者躲到桌子底下。停止晃動後,會用手帕等掩住口鼻,一邊注意「不驚慌、不騷亂、不推擠」,一邊行程到安全的操場等地。教師們則拿着緊急清單(清單上通常有孩子家長的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等),應答孩子的人數。這種訓練從兒童入園起每個月都會實施,養成習慣,實際發生災害時能幫助孩子們迅速避難。
幼稚園舉行的避難訓練
另外,不僅是學校,企業和公寓小區等也會在管理公司的組織和消防署職員的監督下實施消防訓練。此時由於設想電梯停運,辦公室設在高層建築中的公司員工需要走樓梯下樓。在實施避難訓練的同時,還會實際使用滅火器具進行點火損失練習。
公寓小區的消防訓練
3.防災用品
利用防災地圖應答自己所在場所的危險度,然後應答發生災害時的避難路綫。如果自家受災,就要到避難所生活,如果能回家,也可以在家中避難。爲因應災害,家中需要備用食品和電池等,並採取措施防止家俱傾倒,還要準備能立即帶走的便攜應急揹包等。
爲了在發生災害需要外出避難時能立即帶走,便攜應急揹包最好放在玄關附近。裏面的物品因家庭成員而異,但主要包括下圖中的物品。
便攜應急揹包
可以在自家避難時,按人數準備好最低能喫3天的食品也很重要,因此很多家庭平時會多買一些水和快速面等,以便在發生災害時派上用場。
另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也有很多能在災害時派上用場。比如保存食品時使用的保鮮膜,發生災害時將其鋪在餐具上使用,可以防止弄髒餐具。另外,還可以用來包裹受傷部位,進行應急處理。用超級市場的塑膠袋和布可以製作簡易紙尿褲和圍兜。用報紙和硬紙板能製作簡易拖鞋,防止腳部受傷。瞭解這些方法可能非常有用。
身邊材料的應急用法
另外,爲了儘量減輕家中的有效能損失,還可以提前爲存在傾倒危險的家俱安裝防傾倒器具,爲碗櫃等的櫃門安裝鉤,預防其在搖晃中彈開。考慮到睡覺時也可能發生地面震動,因此不要在臥室的牀周圍擺放太高的架子,不要在牆上懸掛較重的壁畫或裝飾品等,這樣可以儘量避免危險。
家俱防傾倒對策
人類很難阻止天然災害的發生。但透過面對災害,將災害作爲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對待,可以儘量減輕受到的有效能損失。東京都專門爲市民發放了名爲《東京防災》的手冊,宣傳災害對策,還在官網上免費公開了《東京防災》手冊全部内容的外語版。另外,東京都每年都會以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爲物件實施一次防災訓練。
日本是災害頻發的國家,從生活在那裏的日本人的防災對策中,我們可以學習借鑑很多東西。
東京都發行的防災手冊
關聯閱讀:
從JST的火災訓練看日本的防災抗災
文/照片 原田捷子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