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2020年03月25日 抗災防災

日本是一個天然災害很多的國家。每當大規模的災難發生之後,當地的鄰里相互幫助的習慣形成了日本社會因應災害的獨特文化。到了1980年代,各地自發的救助程序中產生了跨地區的、有組織的「義工活動」。

救災階層中的自願者活動

自願者活動規模的飛躍性地擴展,始自於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面震動。來自全國的義工救災活動彌補了政府和社區對應災難能力的侷限性以及援助物件的疏漏等問題。這種自願意識的個人或團體行為和共同協作解決問題的新手段受到廣泛關注。這項活動使日本社會對義工的看法產生了重大變化,這一年也成爲日本義工活動的里程碑。衆多人員的加入以及受到義工幫助的體驗,更使得義工活動漸漸成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關的一件事情。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阪神大地面震動後的救災情景

災難發生後的自發性救助文化被賦予了社會意義之後,有必要對自願者活動提供多方面支援以及嚴格管理的呼聲日益強化。這個潮流促成了日本《特定非營利組織促進法》(1998年 NPO法)的制定,各種NPO組織在各地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都爲後來遭遇災害時大規模部署志願活動奠定了基礎。

NPO組織是經過政府部門嚴格檢驗後認定的、具有特定侷限的非盈利法人機構,NPO組織可以得到政府和企業的活動支援經費,但有義務接受營運和財務的監督;而自願者組織是‘任意團體’,不具有法人資格,也不需要審批和被監督。

阪神大地面震動以後,每當各地發生大規模的災害,都會有大量義工奔赴災區,開展救災和恢復活動。可以說,在日本的災害緊急救助階層中,民間救災活動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同時,自願者組織也透過每一次災難救助活動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救災活動的理念和方法也一直在演化和完善之中。

每當大的災難發生之後,總會出現某些地區沒有被關注到和援助不到位的問題;被「我們一起加油!」的聲援所鼓舞並充滿期待的災區,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會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實際上受災者遲遲未能走出困境。「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義工和NPO都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

筆者採訪了兩個有代表性的災害救助民間組織,他們共同的特點是:1)選擇因災難而處於不利處境的婦幼、殘障者、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和地區作爲援助物件;2)着眼於中長期的隊形變換,爲受災地區的復興提供切實的幫助;3)幫助受災民衆轉列復興藍圖,對反映當地文化和習俗、並以當地居民爲主體的活動規畫給與援助。

日本國内災害救助民間團體RSY

NPO Rescue Stock Yard (簡稱 RSY)是從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面震動活動的自願者活動中誕生的專業民間災害救援機構,在日本國内大災難發生地區都能看到RSY的救助活動。他們在與受災者近距離的援助活動中學習和掌握了各種救災現場的知識與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際經驗,並在下一次救災活動中付諸實務。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2011年東日本大地面震動後的災區景象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面震動,由於天然災害和核能電廠的復合事故,受災地一片混亂,面對殘酷的現實,RYS設想的救助計劃和努力似乎遭受到了現實的嘲笑,他們每天都在自問,自己所做的這些看不到效果的幫助是否真的有意義。但是,受災地區的狀況亟待改善,儘管能做的事情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他們仍然堅持了下來。9年過去了,RSY還在以各種活動的方式陪伴着當地居民重建家園。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RYS在災區爲民衆製作發放飲食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RYS在災區爲民衆製作發放飲食

RYS常務理事浦野愛回答了筆者的提問。

援助活動地區是如何確定的?

災害發生後的第一件事情是收集災區資訊。除了媒體和官方提供的資訊之外,來自當地的災情資訊更爲具體和真實。我們有全國民間救災團體的交握網,此時大家會共用資訊,共同商議。如果災區剛好有救災團體交握網的成員,我們能迅速準確地瞭解受災狀況和需要幫助的内容。如果沒有,我們會派先遣隊前往現場瞭解情況。總之,在搞清楚了現場狀況後,我們會選擇容易被忽略的地區作爲援助活動重點區域。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2011年東日本大地面震動後宮城縣七浜町的受災狀態

根據受災者的需要開展援助活動是救災援助的大原則。在一個完全陌生地區開展救災工作,由於不瞭解當地文化,與受災者的心理距離很難迅速拉近,災害發生初期往往會出現因爲我們是外來人而不太能夠順利展開援助活動的情況。一般來說,與當地居民建立融洽的關係,實施零距離交流至少需要一週的時間。

爲了推動救災活動,在東日本大地面震動發生之前,我們就與很多地方政府建立了提供救助的約定,比如受災地區宮城縣七浜町就是我們的約定物件。因爲事先有了這個約定,使得我們能在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直入現場,由於與當地管理部門已經建立起了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關係,對七浜町的援助進展得很順利。

災害發生後,援助活動越早越迅速,幫助的效果就越大。因此,救助團體與當地的事先交流和信任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爲此,我們不僅透過平時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宣傳工作與地方建立起聯繫,還積極與其他地區其他領域的救災民間團體建立起資源資訊共用的交流網路,一旦災害發生,我們的救援活動就能在有準備的狀態下有效地展開。

救災活動持續到什麼時候?

我們的活動方式是傾聽每個受災者的心聲,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併爲他們儘快擁有安神的生活環境提供幫助。我們的目標不只是短期的活動,而是與各種機構合作,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需要爲受災者提供長期性幫助。因爲災區的復興是一個漫長的程序,受災者會面臨很多具體困難,我們對每個災區的幫助時間不少於三年。

早期階段主要是幫助居民清除災害廢棄物,修理被損壞的生活設施,儘快確保他們的生活場所。提供救援設備和物資以及臨時烹飪提供伙食等也屬於早期活動範圍。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颱風過後義工幫助清除廢棄物

而實質性的災區復興是讓每一個家庭重新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孩子們有學習和娛樂的場所。重新建立的住宅社區很容易造成一些受災者被孤立和被邊緣化,爲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我們還要在新的社區開展活動,促進居民相互瞭解和彼此熟悉,建立起良好的社區關係。我們的支援目標是幫助受災地區的人們最終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重建自己的家園,充分利用當地政府的扶植政策幫助災民減輕對未來生活的憂慮。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傾聽經歷者講述受災狀況,瞭解受災者的苦惱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傾訴帶來開心的笑容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義工準備飯菜與受災者一起進餐交流

受災者的心聲

「我們七浜町是宮城縣最小、最不起眼的村落,但是得到了許多企業和機構提供的資金,任何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我們的感謝之情。是RSY牽線搭橋把這些企業與七浜町連接到了一起,我們對RSY深表感謝。RSY現在對我們七浜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存在。災難是悲傷和痛苦的,但有幸因這場災難獲得了全國乃至來自世界的善意幫助。我們會永遠珍視這個緣分。」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臨時住宅前的居民

「九年彈指一揮間,但又是那麼漫長,太多的經歷一言難盡。在新的社區,周圍沒有認識的人和可以依靠的人。因爲孤單而去以前的住地參加活動時,又會因爲我的搬家而遭到周圍的嫉妒而被疏遠。即使地面震動已經過去了九年,‘有了家卻沒有立身之地’的狀態並沒有改變。同樣是受災者,我們的存在似乎已經被遺忘。

在數不清的痛苦經歷之中,唯一能夠依靠的是義工們。他們總是會在意我們這些孤獨者的感受,陪伴我們度過時光。在義工面前,我可以放心地哭泣,有時會有一些看似不夠堅強的表現。在地面震動中我失去了很多,但我非常感謝義工們。即使9年過去,他們還記得打電話術給我。僅僅是這些舉動就支援着我面對明天。」

海外災害救助活動

日本國家電視臺NHK曾經有一個專欄節目《術有專攻》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仕事の流儀)。每期節目將焦點放在特定職業上,邀請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追求極致的專業人士」進入演播室,透過紀錄片和訪談從多個角度介紹他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對事業的信念。該欄目的一期仲介紹了CODE事務局長吉椿雅道的國際災害救援活動。

以國際災害援助活動回報世界的民間團體CODE

NPO組織「CODE海外救災市民中心」的前身是活躍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面震動的NGO救援組織。大地面震動發生後,災區得到了世界70多個國家的援助。藉助於阪神大地面震動的經驗和知識,CODE在阪神地區的市民、企業、政府、國際機構、研究機構和其他NGO組織的支援下,以「困難之時相互幫助」的思路開展了國際救災義工活動並以此回報世界。CODE的目標是「以災害爲契機而開始的不同國家災區人們的交流,讓彼此認識和接納對方的習俗和文化差異,面對天然災害尋找共同語言,相互扶持,攜手同行。」

2008年中國發生的5.12四川大地面震動,吉椿受CODE派遣,三天後便抵達災區,對地震災害中心周邊約100個城鎮和村莊開展了調查。調查中發現綿陽市北川縣的光明村沒有任何外來援助,於是召集了在中國的日本背包客和留學生以及中國與韓國、香港與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的義工,先後100多人聚集到光明村,幫助清理瓦礫,協助建造臨時住房,挖井,耕種,建造永久性住房等,在與村民共同救災的程序中得到了村民信任。在吉椿的建議和幫助下,建造的木造老年活動中心成爲光明村後來開展農家樂的設施,爲村裏搞活經濟奠定了基礎。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CODE的職員在四川災區調查災情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光明村的老年活動中心外觀

日本‘NPO組織’談救災:怎樣才是對災區真正有效的支援

光明村老年活動中心的木造設施被用於農家樂

吉椿在災害援助中最重視的是「傾聽受災者的聲音」和「找到可以持續性援助的措施」,其目的是促成災區民衆主導的故鄉重建,幫助災民靠自己的力量從廢墟中站立起來。所援助的每個災區都會有不同的重建方式和復興故事,吉椿的這種援助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救助活動的新課題

目前,新冠肺炎作爲突發性公共衛生災害已經蔓延到很多國家,除了疾病本身和因病失落的生命之外,逝者親友的心理創傷、隔離期間獨居老人和殘障者的孤立無助、災區民衆以及復健患者遭受歧視、因爲疫情失業和失去經濟來源等等,都是這次疫情災害帶來的問題。

颱風、海嘯和地面震動那樣的天然災害過後,人們看到的是原來生活環境的滿目蒼夷和失去家園的驚魂落魄;而電腦病毒災害給人們造成的最大損害是人數衆多的災民內心的傷痛和弱勢群體生存環境的惡化,這些都不是可以直觀到的災害,但是卻會對災民今後的生活產生長期而深刻的影響。

RSY和CODE都表示,儘管日本在災害救援方面有着較爲完善的體制和豐富的經驗,但對於流行疫病災害的救助還遇到很多新課題。面對全球性的電腦病毒災害,救災援助不再是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都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各國的災害援助機構之間的交流,構建多國救災連合共同體也將成爲全球災害救援活動的新趨勢。

文/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照片/RYSCODE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