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災害及其對策(22)----311大地面震動11週年回顧

2022年03月11日 抗災防災

今天是東日本大地面震動11週年紀念日,謹以此文祭奠在大地面震動和歷次災害中不幸殉難的每一個人。

轉眼11年過去,災區重建怎樣了?這期間日本又發生過那些災害?災害對策有了哪些變化?災害預警預報有了哪些改進?本文在此爲讀者做一下回顧。

1. 災區重建怎樣了?

(1) 基礎設施的重建已基本完成

到今年2月,災區防潮海堤與道路鐵路的重建率爲100%;醫療機構和學校的重建率分別爲98%和99%;仍有2,526人失聯;福島第一核能電廠周邊仍有337平方公里禁止入内;3.8萬人仍處於避難生活狀態。(資料來源:日本復興廳

(2) 福島核事故的善後還有20-30年的路要走

按2019年第5次修改的廢爐計劃,廢爐工程要到2041-51年間才能完成;爐內燃料的取出正在進行;如何取出爐床熔堆還有許多課題等候解決。

今年2月末,汙水的存放量已達極限體積137萬m³的95%。按每天發生汙水約100 m³算,到今年秋天汙水將無處存放;去年4月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向海洋排放淨化連串裝置後的汙水,遭到當地漁民的強烈反對。(資料來源:東京電力廃爐中⻑期実⾏プラン2021

2. 大地面震動後又發生過哪些災害?

過去的11年裏日本又經歷過20幾次規模較大的災害。

(1) 地震規模7.0以上、震度6弱以上的強震發生過7次。

2016年在活斷層空白區發生的熊本地面震動(2016.4.14,M6.5,2016.4.16,M7.3),顛覆了地面震動專家們對地面震動規律的認知;去年福島近海地面震動(2021.2.13,M7.3),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311大地面震動時的恐懼。

雖然日本在陸域和海域佈設了幾千個監測站,但以現有技術我們依然無法準確預知大地面震動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及其規模。

(2) 颱風、暴雨、洪水等記錄被頻繁刷新

據1975-2020年全日本氣象站的記錄,50毫米/小時以上的降雨平均每10年增加30次。11年間來,巨大颱風、暴雨極值一再更新。洪水、土石流多次沖毀河堤,吞噬生命與財產;大雪也造成了不少死傷事故(資料來源:氣象廳)。

(3) 新冠疫情

截至2月末,經歷了6波傳染高峯,501萬人傳染,2.3萬人死亡。(資料來源:厚生勞動省)。

這些災害再次告誡我們,現存防災設施很難抵禦巨大災害;避難減災規畫措施再具體也會有疏漏。

表1 311大地面震動後發生的災害(死亡失蹤20人以上,或震度6弱以上)

災害種類 災害概要
(年月日/期間)終極因數/受災地區/他
死亡·失蹤
人數
2011 巨大地面震動 東日本大地面震動(3.11,Mw9.0)東北關東地區太平洋一側 22,199
颱風 12號颱風(8.30~9.5)四國和近畿 98
大雪 大雪·暴風雪(11~2012.3)本州日本海一側 133
2012 大雨 暴雨(7.11~7.14)以九州北部爲中心/全國 33
大雪 大雪·暴風雪(11~2013.3)本州日本海一側 104
颱風 25,26號颱風(10.15~16,24~26)暴雨·洪水等/日本本州太平洋一側 45
大雪 大雪·暴風雪(11~2014.3)北日本~關東甲信越地方 95
2014 暴雨 廣島(8.20) 77
火山 御獄山火山噴發(9.27)長野縣、歧阜縣 63
大雪 大雪·暴風雪(11~2015.3)北海道,東北,北陸及四國地方 83
2015 颱風 18號颱風(9.9~9.11)全國 20
2016 地面震動 熊本地面震動((4.14,16,M6.5、M7.3、最大震度7) 273
颱風 10號颱風(8.26~8.31)/東北地區全國 20
2017 大雨 梅雨前鋒豪雨(7.5~7.6)九州北部 41
2018 大雨 7號颱風(6.28~7.8)/西日本/全國 271
地面震動 北海道膽振東部(9.6,M6.7,最大震度7) 42
2019 颱風 19號颱風(10.6~13)全國 108
2020 大雨 大雨(7.3~7.31)全國/九州 86
2020~ 新冠電腦病毒疫情 新冠電腦病毒疫情(2020.1~2022.2.28) 全國
累計 傳染501.31萬人,治愈419.12萬人
23,683
2021 地面震動 福島近海海域地面震動(2.13,M7.3,最大震度6強) 1

(資料來源:《令和3年防災白皮書》)

3. 大地面震動後災害對策發生了哪些變化?

(1) 國土強韌化——防災與減災對策的組合

日本的防災經歷了以下3個重要階段。

伊勢灣颱風(1959年)後,出臺了「災害對策基本法」,並制定了《防災基本規畫》;

阪神・淡路大地面震動(1995年)後,明確了「防災」概念,出臺了與房屋抗震化和密集街區對策的法規;

東日本大震災(2011年)後,日本政府認識到防災設施無法抵禦巨大災害,也認識到以防災教育和避難等減災對策的重要性,提出了「國土強韌化」理念。

2013年出臺的《國土強韌化基本法》提出「最大限保存生命安全,保障國家及社會重要機能,國民財產及公共設施受災的最小化和迅速重建」等基本方針。2014年制定了「國土強韌化規畫」,2018年又根據4年來實際發生災害,再次進行評估和修訂。

(2) 全民參與防災減災——從「公助」到「共助」與「自助」

「公助」指政府出錢修築防災基礎設施;「共助」是地方公共團體和企業出錢出力搞防災減災;而「自助」則是以家庭與個人爲主實施的避難自救措施。

高速經濟成長定期修理建的防災設施已全面風化作用,伴隨日本經濟的退化,日本政府的財政預算也捉襟見肘,已無力更新風化作用的防災設施,而地球温室效應更加劇了災害的頻度及其規模,單靠「公助」已無法抵禦災害,在此背景下政府積極提倡和推進由地方公共團體和企業參與防災減災的「共助」,和啓發教育家庭與個人的「自助」。

(3) 大地面震動發生風險的再評估——風險在逐年升高

311大地面震動發生後,日本政府再次評估了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面震動、海嘯的風險,得出在最壞狀況下「南海大地面震動可造成32萬人死亡」、「首都大地面震動可造成2.3萬人死亡」的結論。

今年1月,南海地面震動(M8.0-M9.0)40年一遇的機率從80%-90%升至90%,宮城縣海域地面震動(M7.4左右)30年一遇的機率從60%-70%升至70%-80%(資料來源:長期評価による地面震動発生確率値の更新について,2020.1)。

4. 災害預警預報技術的進步

311大地面震動後,各種災害的預警預報系統在精準化、視覺化、災害等級的統一及色彩表示、用語福斯化,多種災害資訊的共用、多種文字預警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進。

(1) 地面震動海嘯預警預報系統例

2013年開始提供緊急地面震動速報手機簡訊業務,2015年增加了多種文字的緊急地面震動速報,海嘯預警預報除海嘯高度的預報外,增加了等級與色彩表示。

title

圖1 海嘯預警預報的改善(圖片出自:氣象廳)

(2) 土砂災害預警預報系統

title

圖2土砂預警預報的視覺化(圖片出自:氣象廳)

5. 結語

居安思危。只有牢記災害教訓,密切關注災害資訊,才能避免或減量災害突發時對我們造成的損害,更好地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文/李鷗 (日中防災環保研究會 副會長)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