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產學合作開發山難者搜尋系統,無人航空載具與AI相結合發現遇難者發送定位資訊

2023年07月03日 抗災防災

日本東北大學Tough Cyber Physical AI研究中心岡田佳都特任副教授、小島匠太郎特任助教、Ranulfo Bezerra特任助教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與日本東北無人航空載具公司(董事長桐生俊輔)於5月24日宣佈,合作開發出了結合無人航空載具自動飛行和人體識別AI的「山難者搜尋系統」。無人航空載具配備熱成像攝影頭、AI系統和定位系統,可實施空中搜尋活動的全自動化。產品爭取在2023年内完成。該系統有望在保存搜救人員和山難者雙方的同時進行搜救。

title

在北海道上士幌町試飛無人航空載具(供圖:東北大學)

▼山難者增多

據日本警視廳統計,日本山難事件有逐年增加的傾向,2012年爲1988起,2021年增加到2635起。一旦發生山難事件,警察和消防隊會率先展開搜救行動。有時也有民間救助組織加入,進行人數衆多的搜救行動,搜救程序充滿了危險。此外,山難者及其家屬有時還會被要求給付搜救費用。

對此,研究團隊從2022年着手開發使用無人航空載具的遇難者搜尋系統。日本的東北無人航空載具公司負責開發引擎體和通訊,東北大學負責開發遇難者檢測技術和定位技術。

此次所開發的系統,首先由無人航空載具在事先設定的區域内自動航行,然後透過内置的熱成像相機的影像自動捕捉疑似有人的地方,並發送其位置坐標。無人航空載具從開機到資料傳輸的整個程序實施了全自動化。

▼紅外線影像攝影

無人航空載具起飛後用紅外線攝影頭拍攝紅外線影像,由AI識別出比週遭環境溫度高(紅外線影像中顯示爲白色)、具有人體特徵的形狀。之後將影片分割成影像,計算出AI識別物體的相關位置資訊,在着陸後或透過搭載的可以在空中使用的SIM卡的終端機發送定位資訊。由於發送的資料是已透過AI識別的部分,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應答資訊。

爲了從影像中檢測出人,系統採用了物體檢測模式YOLOv7。透過實施自我調諧,從紅外線影像中檢測出像人一樣的物體後,用長方形和本文顯示畫面。

▼參加比賽

爲了驗證系統,研究團隊參加了機器人山嶽遇險救助比賽「日本創新挑戰2022(JIC2022)」。在比賽中,該系統在夜間對實際類比人類體溫的類比受災者(人假體型)進行了搜尋,但結果未能在規定時間内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從自動航行返回的無人航空載具的資料中成功應答到了人假體型,且定位誤差很小。

此外,2023年1月在福島機器人試驗場,研究團隊在針對JIC2022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改善實驗中,確定了AI的評價指標,符合率達到了90.5%,但再現率才50.9%,說明系統還有待改善的地方。再現率是指在需檢測的物體中正確檢測出目標物體的機率,是考慮到誤判,抑制漏檢情況發生的有力指標。另外,符合率是指在系統檢測出的物體中,正確檢測出目標物體的機率,是減量誤測等情況出現的有力指標。

今後,研究團隊在尋求贊助商的同時,還將繼續操作開展研究,以進一步提高系統性能。

岡田特任副教授表示:「今後,我們會努力提高基於AI識別的再現率,爲此,將進行必要的AI追加學習。例如,遇難者體溫下降的情況、身體的一部分被樹木等物體遮擋的情況等,我們將考慮追加此前訓練資料中沒有的資料來進行AI學習。由此可能可以檢測出與訓練資料相似的廣泛物件。」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