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早稻田大學視覺化小鼠體內金奈米粒子分佈,利於長期追蹤藥物實現有效的癌症治療

2025年07月01日 電子電氣

作為無需手術且副作用少的癌症治療方法,通過放射性治療藥物以傷害腫瘤的核醫學治療備受關注。其中,α放射衰變的放射性元素——質子數為211的砹(At-211)由於能在日本國內的迴旋加速器中輕鬆製造,所以被視為極具潛力的治療藥物,相關研究正朝著臨床應用方向推進。然而,At-211半衰期僅為7.2小時,放射衰變後立即釋放的X射線強度在2日後會降至約百分之一,因此無法追蹤其在體內數日間的分佈和動態情況。

title

給藥2日後,At-211釋放的X射線(79千電子伏特)幾乎完全衰減殆盡,但Au-198釋放的γ射線(412千電子伏特)仍可檢測到。

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先進理工學研究科的越川七星博士生與該校理工學術院的片岡淳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將At-211遞送至腫瘤的藥物載體——金奈米粒子在體內分佈的視覺化方法,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該團隊利用金的放射性同位素——質子數為198的金(Au-198)合成了粒徑為5奈米(奈米為十億分之一)的粒子。研究團隊將半衰期為2.7日的這種粒子與At-211結合,在投用小鼠之後(9分鐘後)及2日後,分別測量了At-211釋放的X射線與金奈米粒子釋放的γ射線的能量光譜,併同時用自主研發的相機拍攝各自的二維圖像。

在給藥9分鐘後,確認到腫瘤處聚集的At-211和金奈米粒子釋放的X射線與γ射線的峰值。2日後,At-211的X射線雖已衰減,但確認到金奈米粒子的伽馬射線仍可持續成像,這表明可以通過對金奈米粒子進行長期追蹤,瞭解以往無法成像的各類抗癌藥物等治療藥物在體內的分佈情況,有助於實現有效的癌症治療。(TEXT:中條將典)

原文:JSTnews 2025年6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
論文:Activation imag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versatile drug visualization: an in vivo demonstration
DOI:10.1063/5.0251048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