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稻田大學國際學術院的平山廉教授、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部的大山望助教、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的久保麥野副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與久慈琥珀博物館(館長為新田久男)共同宣佈,在該博物館毗鄰的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地層中挖掘出的琥珀內,發現了可能屬於新種的細蜂類化石。此次發現的琥珀共有兩塊,其中一塊包含蜂類6個個體,狀態在全球範圍內亦屬罕見,據悉這可能與生態存在關聯。相關研究成果已於6月末在北海道大學召開的日本古生物學會2025年年會上發表。

圖1 已公開的琥珀(供圖:科學新聞社)

圖2 從久慈產琥珀中發現的細蜂類(館藏:久慈琥珀博物館;供圖: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部大山望助教)
此前,岩手縣久慈市的同一地層中已發現30種、3000多件脊椎動物化石,包括恐龍的牙齒化石以及龜類、鱷類的骨骼化石等。
久慈琥珀博物館是由久慈琥珀株式會社運營的琥珀博物館,位於日本最大琥珀產地的久慈市,這些化石及琥珀是從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久慈層群玉川層中被發現的。
此次發現的蜂類化石為包含1個個體的琥珀(KMA00039)和包含6個個體的琥珀(KMA00126)中。這些琥珀挖掘自琥珀博物館附近,於2017年在久慈琥珀株式會社工廠內的琥珀加工作業中被發現。7個個體均具有同一物種的特徵,體長約4毫米,其中甚至包括幾乎無缺損的個體。
由於琥珀不經過研磨便無法觀察內部,據稱研究團隊是在該公司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推進了試樣的加工。
此後,研究人員利用東京大學的共聚焦雷射顯微鏡,對封存在琥珀中的狀態進行了高分辨率的觀察與拍攝。
結果發現,兩塊琥珀中所封存的昆蟲為細蜂類。關注翅膀部分可以發現,前翅的緣紋與Rs脈及r-rs脈發達並形成R室(環狀結構),其他翅脈存在衰退趨勢這一點在7個個體中是共通的。KMA00039中所含的1個個體還成功觀察到了產卵管,被認為是雌性。
基於這些特徵,封存於琥珀中的蜂類與包含現生寄生性的膜翅目、細蜂總科、細蜂科大半的細蜂亞科非常相似,被認為屬於該亞科。日本尚未發現過同時代細蜂類,據稱其特徵與在時代上較為接近的黎巴嫩白堊紀晚期地層中所發現的蜂類以及緬甸的屬於該亞科的蜂類也有所不同。
關於細微結構,由於琥珀中有氣泡生成而被遮擋的部分,目前研究人員正利用SPring-8的X射線CT消除干擾以持續進行觀察。預計今後琥珀內部更為詳細的結構將會得到揭示,而是否為新種則需待論文發表方能確定。
值得關注的極其罕見之處是,KMA00126中包含6個個體。
膜翅目大致分為植食性的葉蜂類、具有社會性的黃蜂類以及寄生蜂類。現生的細蜂類為寄生性,不築巢而單獨行動。
今後,研究團隊將繼續探討琥珀中的細蜂類是否存在多個個體寄生在同一寄主上的可能性,以及複數存在的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包裹過程等。
大山助教表示:「除了此次發現的細蜂類之外,從久慈琥珀中還發現了多種多樣的昆蟲。我認為,今後通過對這些昆蟲進行更詳細的研究,或許能進一步瞭解當時生存的昆蟲的生態及進化等情況。久慈琥珀在年代上亦屬世界罕見,很可能成為瞭解昆蟲整體進化的關鍵產地。我認為,通過將其與保存及研究方法的確立相連接,有望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