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中日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出高產抗鹽害大豆新品種

2022年09月22日 科技交流

日本國際農林水產養殖業研究中心(JIRCAS)和中國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透過聯合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即使在易發生鹽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產量的大豆新品種。該品種於8月29日在中國透過品種登記,明年開始作爲夏播的主要品種之一在有多處鹽害土地的江蘇省北部200~330公頃的農田種植。兩家研究機構都認爲,這種新品種大豆有望使許多存在鹽害問題的地區實施穩定的大豆收成。

title

「蘇豆27」(左)和成熟個體(右)(圖片由JIRCAS提供)

被命名爲「蘇豆27」的新品種是國際農研用在巴西大豆品種中發現的耐鹽基因Ncl的日本株系和另一種用於培育新品種的中國株系雜交而成的。新品種中引入的耐鹽基因Ncl具有即使在高鹽漬土地中也能減量鈉鉀積累的作用。國際農研已經在日本的鹽害苗圃場證實,引入 Ncl 的大豆品種仍能保持高產。在中國實施的新品種篩選試驗和生產力試驗的結果表明,新開發的「蘇豆27」與在江蘇省北部地區主要種植的「徐豆13」相比,產量提高6.9%,種油脂含量也提高了1.4%,是一種高產優質大豆品種。

耐鹽害方面,將受鹽害影響最大的幼苗浸入濃度爲 0.70% 氯化鈉(相當於海水鹽濃度的約五分之一)的土壤中培育3周進行測試的結果,發現這些幼苗都能正常發育。透過耐鹽性評價試驗應答,新品種的耐鹽性是「徐豆13」的1.8倍。此外,新品種對大豆花葉電腦病毒引起的大豆花葉病顯示出抗性,認定其具有抗病性。

title

耐鹽性評價試驗比較
用0.70%的氯化鈉溶液浸漬土壤,從苗期(第一個真葉期)開始成長三週。左邊爲「徐豆13」,右邊爲「蘇豆27」( 圖片由JIRCAS提供)

中國曾是佔世界大豆產量90%的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進入1990年代,也還是世界第四位的大豆生產國。然而,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食用豆油的消費總量迅速增加,1996年成爲大豆淨進口國,現在已經成爲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另一方面,中國江蘇省在黃海沿岸有着約50萬公頃未利用的沿海灘塗,1951年至2020年間開發了約45.5萬公頃用於農業。國際農研介紹說,黃海沿岸的主要農作物爲水稻,如果能種植成功需求旺盛,進口量不斷增加的大豆的話,將有助於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範圍的大豆供需平衡,這就是此次中日聯合研究的大背景。

未來「蘇豆27」的應用前景如何呢?據兩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介紹,在很多農田都有鹽害的江蘇省北部,「蘇豆27」有望取代目前的主要品種「徐豆13」成爲夏季播種的主力產品。首先計劃在第一年,也就是2023年種植200~330公頃,由中國政府的推廣機構向農民推廣,提供種給農民,並進行栽培技術指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也將參與和配合普及活動。

世界的鹽害地面積據推算約有8.3億公頃,其中約53%分佈在亞洲大陸。特別是在沿海地區,海水侵入河口和鹽水侵入地下水造成的鹽害,導致農作物生產力下降的問題尤爲嚴重。引入耐鹽基因 Ncl 的「蘇豆27」的成功開發有助於促進世界上其他衆多同樣面臨鹽害問題的地區開發類似的耐鹽品種。國際農研高級研究員許東河說:「基礎研究的成果成功實用化,期待能夠被推廣到更多有鹽害問題的地區。」

今後中國對大豆的需求會怎樣?熟悉中國農業情況的日本愛知大學名譽教授高橋五郎介紹說,有一篇題爲《探祕人造肉|2021,中國人造肉元年?》的報導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人造肉的原料是大豆等植物。未來人造肉的普及速度極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近年來以大豆爲首的中國對穀物的進口量還將繼續操作增加。由於 2019 年「中美貿易戰」,中國減量了從美國進口大豆,從而導致豬飼料中不可缺少的豆粕短缺,使得肉豬養殖戶極爲痛苦。養豬戶比誰都清楚,如果大豆嚴重短缺的情況不見好轉,那麼必將會影響中國豬肉的穩定供應。

高橋教授還介紹說,除了上述情況外,新冠電腦病毒和非洲豬瘟的蔓延導致豬肉短缺、價格高漲,希望對大量消費穀物的畜產品的養殖進行調整的趨勢,以及中國民衆對肥胖和過度攝取動物性脂肪表示不安等健康意識的變化,都是消費者和企業對人造肉興趣高漲的背景因素。

據路透社最近發自北京的報導,中國對大豆的需求因全球大豆價格飆升而下滑,8月份的大豆進口量同比下降24.5%,至717萬噸,是2014年以來8月份的最低水平。大豆價格飆升的終極因數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巴西由於惡劣天候造成大豆減產和出口減量,6月份的基準價格已逼近10年來的高位。以豆粕爲主要飼料原料的養豬部門的虧損也是造成中國大豆進口下滑的另一個終極因數。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編輯:客觀日本編輯部
原文刊載於 Science Portal China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