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2023恐龍博覽會,從攻守的觀點重新考慮恐龍的演化

2023年04月11日 中等教育

距今約2.3億年前,最初的恐龍誕生。最早在超大陸潘基亞(Pangea)某處誕生的恐龍,逐漸隊形變換到全球繁衍生息,完成了各類演化。進入侏羅紀後,部分肉食性恐龍演化成爲草食性恐龍。由於草食性恐龍的誕生,出現了一種不是相互掠食,而是單方面被掠食的新生態系統。爲了抵禦被掠食,草食性恐龍將自己的表皮變硬,產生了骨質皮,提高了自己的防禦能力。這就是以劍龍爲代表的鎧甲龍。

title

在館内可以看到的有趣展品。上圖是代表性「守」的恐龍「祖魯龍」的實物化石,全長6米(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

在位於東京都臺東區的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恐龍博覽會2023」中,展出了鎧甲龍史上完成度最高的祖魯龍實物化石,解釋了爲保存身體而演化出刺和板甲的甲盾類(劍龍和鎧甲龍的總稱)的演化程序,同時可以從恐龍的「攻與守」觀點重新瞭解恐龍的演化。

代表守的恐龍是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以外首次展出的甲龍類鎧甲龍。它在美國大約76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從頭骨到尾骨的棍棒都很完整。全長約有6米,是與甲龍並駕齊驅的最大級別的鎧甲龍。此次特別展示了鎧甲龍類從獨特的頭部到覆蓋背部的鎧甲、尾骨等,可以從各種角度觀察其姿態。

title

代表「攻」的恐龍——霸王龍的全身骨骼,左爲「泰森」、右爲「斯科蒂(© Courtesy of The 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代表攻的恐龍,是與祖魯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霸王龍類暴龍的全身復原骨骼,其與祖魯龍的全身復原骨骼對比展出,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到當時恐龍之間的攻守關係。這是在世界上首次展出被命名爲泰森的霸王龍實物化石的全身骨骼。泰森是從美國蒙大拿州的地獄溪地層中發現的,時間彷彿停止在了6600萬年前,保存狀態良好,可以詳細觀察到骨骼表面的形態。這是一個很珍貴的化石標本,甚至可以應答到恐龍臂骨上留下的咬痕等。

此外,由國立科學博物館副館長真鍋真等組成的調查團隊於2020年在阿根廷發掘出來,於2022年作爲新物種得以命名的肉食恐龍寬胸邁普龍,此次也是首次在日本展出。邁普龍被認爲是大盜龍類中體型最大的,估計全長約有10米,是白堊紀最晚期的物種。根據此發現,相對於北半球的王者霸王龍類,南半球的王者爲大盜龍類的可能性變得更高。

2023恐龍博覽會在東京的展示截止至2023年6月18日,7月7日開始將在大阪長居公園的大阪市立自然史博物館展出。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