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將舊鄉公所和廢校址改建為地區產業研究基地

2019年06月06日 經濟・社會
日本語

■ 南予水產研究中心

日本愛媛大學的南予水產研究中心(簡稱「南水研」)是該校與愛媛縣愛南町[*1]合作設立的大學附屬研究中心,共由3個分中心構成,分別為位於愛南町船越地區的「船越分中心」(照片1)、位於愛南町西浦地區的「西浦分中心」(照片2)以及由松山在職教師組成的「松山分中心」。

將舊鄉公所和廢校址作為地區產業研究基地

照片1:南予水產研究中心船越分中心(西海町公所舊址)

將舊鄉公所和廢校址作為地區產業研究基地

照片2:南予水產研究中心西浦分中心(西浦小學舊址,左側為新建的養殖設施)

南水研目前共有66名成員,有教師22人(包括兼職教師6人、特聘教師7人[*2]、客座教師2人)、博士研究員2人、事務及技術職員13人、本科生和研究生29人,其中約40人居住在愛南町。研究部門共有3個,分別為「生命科學研究部門(西浦)」、「環境科學研究部門(船越)」和「社會科學研究部門(松山)」。

愛媛縣是日本屈指可數的水產大縣,養殖業的產值位居全國第一,而宇和海[*3]的養殖業佔其中的94%(618億日元,2016年農林水產省統計)。在宇和海的漁業產值中,有80%以上來自營殖業。在此背景下,南水研目前開展的研究課題大多都與養殖有關,生命科學研究部門正在開發以「巴鰹」為中心的新型養殖魚類[*4],環境科學研究部門主要利用ICT和IoT技術研究赤潮和魚病對策。而社會科學研究部門正在開展「食魚教育」[*5]和水產品流通的研究。這些研究並不是南水研單獨開展的,而是通過與愛媛縣水產研究中心、愛南町和當地的漁業統合組合等的密切合作,共同進行的。除研究外,南水研還通過各種活動推進與當地的密切交流,比如讓學生參加愛南町的美食活動、在「愛南鐵人三項大會」上擔任志願者、清掃濱海帶、參加當地的祭祀活動等。

■ 設立過程

前面已經提到,愛媛縣南予地區的水產養殖業非常發達,但近年來,該地區也面臨著與日本其他地區一樣的課題,包括漁業從業者老齡化及後繼者不足、廉價水產養殖產品的大量進口及消費者喫魚量減少導致水產養殖業衰落、公共事業縮小及大型製造業撤退造成町的經濟和就業形勢持續惡化等,所以亟需振興作為其基礎產業的水產養殖業。

為此,作為愛南町前身的5個町村在合併前的2003年制定了新町建設計劃,其中包括了「大學水產研究設施招商事業」,邀請愛媛大學設置水產研究中心。愛媛大學將「地區貢獻」視為大學的主要責任,雖然當時的愛媛大學並沒有專門的水產研究部門,但參與過宇和海的漁場環境調查和養殖技術開發,而且還通過普及推進「食魚教育」積極致力於振興當地的水產養殖業[*6],因此就接受了這個邀請。

當時遇到的阻礙是《地方財政法》。町計劃將現有設施翻修後提供給大學作為研究中心的設施使用,但《地方財政法》禁止將町的閒置設施長期租借給國立大學。後來,經過町與政府的反復協商,政府從振興當地農林水產養殖業的角度出發,批准將町的設施長期免費借給大學使用。

將舊鄉公所和廢校址作為地區產業研究基地

照片3:以前的圖書室作為研討室使用。牆壁上的書架裏還保留著小學的圖書。

將舊鄉公所和廢校址作為地區產業研究基地

照片4:對以前的理科教室實驗臺進行了再利用。桌腿的黑色部分是後來接上去的。

於是,2008年對原來的西海町公所進行翻修後,開設了船越分中心,再加上松山分中心,南水研以兩個分中心的形式正式成立。後來,由於船越分中心的面積稍小,而且難以開展大型魚類養殖實驗,因此2013年又對原來的西浦小學進行翻修,增設了西浦分中心。西浦分中心不但設置了學生住宿設施,還在運動場舊址上新建了大型魚類的養殖設施。現在設施内還到處都保留著小學的影子(照片3、4)。另外,船越和西浦兩個分中心都不是南水研單獨使用的,設施内的部分空間還作為町公所的分所和町的食魚教育設施等來使用。

■ 利用廢棄學校存在的問題

南水研設立10多年來,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部分,並且逐漸取得了當地期待的成果,現在被視為利用廢棄學校等設施的成功事例。成功的原因固然離不開當地的熱情和財力,以及大學當局運營遠程設施的決心,負責相關工作的教師的熱情也非常重要。

南水研是設置在產業中心地區的研究設施,教師和研究員也居住在當地,研究所變成了高效推進研究的「駐紮型研究基地」,這種方式帶來了各種成果。不過就「定居」這一點而言,愛南町的基地位置與主校區相比處於絕對劣勢[*7]。相對於城市而言,廢棄的學校一般都位於非常不便的地區,將其作為大學設施的話,大多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要想跨越這個障礙,設施開展的研究課題必須對研究人員有足夠的吸引力。南水研的設施位於被稱為養殖王國的地區,而且距離愛媛縣水產研究中心也很近,能密切開展合作研究。這些有利條件被認為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現在是在大學間積極跳槽的教師廣受身份鑑定的時代,南水研的現有教師也完全有可能跳槽。因此,南水研未來要想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宣傳其研究成果,進一步增強其作為研究基地的吸引力。

【註釋】
*1 2004年5個町村合並成為愛南町,位於愛媛縣最南端,擁有約2萬人口。
*2 通過文部科學省的「地區創新與生態系統形成項目(2017~2021)」等僱傭。
*3 豐後水道的四國側海域。
*4 「巴鰹」屬於小型金槍魚類,是一種「全身肥美」的美味魚類,南水研正與愛媛縣等共同開發養殖技術。每日放送的「池上彰Dounaru?Journal」,日本電視臺的「Arashinishiyagare」、「滿分★青空餐廳」和「Shu 1」,NHK的「Asaichi」等多個全國播出節目,以及ANA的機内雜誌《翼之王國》等均介紹過。
*5 「食魚」是愛媛大學提出的理念,其中「食」包含食、觸、色、殖、飾、職、植7種含義。
*6 2005年制定的愛媛大學憲章在序言中註明了這一點。
*7 例如,從松山到愛南町的兩個分中心需要2個半小時車程。西浦分中心距離最近便利店和超市分別為2.5km和10km。

文 武岡 英隆 (愛媛大學南予水產研究中心主任)
原載自JST《產學研合作月刊》2019年5月號
翻譯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