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日本生活了30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活動。出差也是以大阪、神戶、名古屋這樣的地區經濟中心為主。為了體驗一個跟經驗過的不一樣的日本,筆者利用春假,從京都出發,北上沿著日本海岸的山陰線,向西途徑兵庫縣、鳥取縣、島根縣、山口縣到達本州島最西邊的下關,然後乘坐山陽線列車回到京都。
因為平時工作緊張,這次出行並沒有作多少攻略。網上搜尋了一兩篇遊記,大致查了一下列車時刻表與幾個計劃住宿的城市的交通,便敲定了行程表。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慢車上移動,對行程沒有太大的期待,體驗一次慢節奏的生活,到人少的地方發發呆也就足矣。
參照遊記做出的7天的路線大致是這樣的:①京都 → 城崎溫泉 → 餘部鐵橋 → ②鳥取 → 米子 → ③松江④ → 出雲大社 → ⑤益田 → 荻 → ⑥下關 → 錦帶橋 → ⑦尾道 → 倉敷 → 岡山 → 京都。
山陰本線從京都站出發到山口縣的幡生站全長約680公里,是鐵道迷眼裏最偉大、最長的慢車線。我不是鐵道迷,只是朦朧中想去山陰看看。山陰地方面朝日本海,又是日本文化的發源地,島根縣的出雲大社傳承著日本的神話,因為偏僻,日本文化的發源地反而成了不易接近的偏遠地區。
這趟旅行的第一印象便是慢騰騰的列車。

山陰線列車
在首都圈我們習慣了以分為單位的頻繁的地鐵與JR線的車次,只要到達月台,隔不了幾分鐘就有電車開過來。然而,山陰線的列車大部分是一節或兩節車廂構成的,離開主要城市以後,車站甚至沒有建築物,沒有工作人員,上下車檢票不能使用電子與數字支付(如Suica或者信用卡等),結算只能用現金,列車艙面部門甲級船員兼乘務員。乘客要自己摁按鈕才能開啟車門。
參觀著名的空中車站——餘部站以後,在這個小站要逗留兩個小時才能等到下一趟車。
餘部海峽是有名的強風地帶,1986年曾經發生過強風將列車刮下鐵軌而砸死居民的事故。因此,JR西日本規定風速超過每秒25米,就不可以運行。和山陰線上的許多小站一樣,餘部站也是一座無人車站,既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是懸在空中的所謂」天空的車站「。奇怪的是,下車時月台上還有稀稀拉拉幾撥遊客在拍照留念,個把小時後,這些人不知哪裏去了,無影無蹤。傍晚的風雨中,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月台上等著下一交通車,忽然心生恐懼,擔心萬一列車不來了該怎辦。當汽笛響起,山陰線獨特的叮叮咚咚的到站鈴聲鳴響時,對這一節車廂的列車不由地感激。

一人駕駛的山陰線車内
旅程的前半部分基本在預想之中,鳥取的沙丘、米子城遺址、美麗的松江城、夢幻一般的宍道湖畔的夕陽、古老神秘的出雲大社。有的在網上看到過圖片,有的在電視裏看到過介紹,旅行是對既有資訊與知識的驗證,增加了一份身臨其境的感受。

松江城天守閣
第五天從益田去往下關,山陰線成為不折不扣的每站必停的慢車線。據JR鐵道公司2022年12月發布的三年平均收支報告,途經山口縣内6區間5條路線的赤字額累計42.9億日元。這也是我在幾天的行程中看到的一節車廂隻乘坐幾名乘客的慘淡狀況。這正是日本人口減少的縮影,在人口減少與老齡化同時進行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維持公共服務,顯然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途中經過一個叫做「萩(Hagi)」的小鎮,可以作5個小時的逗留。參考的遊記裏隻介紹說這裏有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所以,本來是做好了步行閒逛的打算。為穩妥起見,9點鐘在東萩站下車後,諮詢了車站旁邊的旅遊服務處。對方說,這裏有好幾個世界遺產,完全靠步行的話,恐怕有點緊張。啊,居然有世界遺產,而且還不隻一處,登時渾身的細胞就興奮起來。於是,按照諮詢者的建議,租了一輛腳踏車,開始了萩城世界遺產半日遊。

JR東萩車站
騎車去參觀世界遺產,一下子範圍擴大了許多。原本沒有安排在行程中的松蔭神社與松下村塾反倒成為第一個景點。騎車沿著阿武川不久來到一所蒼松翠柏環繞的景區,剛開始不知道吉田松蔭是什麼人物,走到松下村塾(松下讀 Shoka,不讀Matsushita),看了簡介,才知道這是一個了不得的地方。

松下村塾舊址
松下村塾是江戶末期1842年開設的一間私塾,1857年由當時的武士吉田松蔭捕手。吉田松蔭通過這間只有8個榻榻米大的私塾,培養出了眾多明治維新中的知名人士,堪稱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及理論奠基者。1842年對於中國與日本都是一個暗黑時代。中國正值胎便戰爭,大清從此衰落;日本則處於江戶末期,民不聊生。
當時的日本,階級劃分很嚴格,一般庶民難得受教育的機會。同為萩市的有名的明倫館,是江戶時代日本近300所藩校中第12所建成的藩校,佔地940坪,以供奉孔子、孟子的大成殿為中心,左右為劍術場、槍術場、炮術場等武道場形成了館的外圍。

明倫館二樓
「明倫館」的名稱是由當時的侍講、第2代學頭山縣周南命名的。出自《孟子》滕文公編(上)的第三章。「如果高高在上的人通過教育的力量闡明做人之道並加以引導,那麼下面的人民都會受其感化而互相親近,國家就會得到很大的治理(這也是闡明人倫的原因)。」明倫館無論是設備還是教育内容都是全國屈指可數的藩校。在這裏進行著培養負責藩政的藩士的教育。
而松下村塾則打破階級劃分,不論武士還是庶民都可以接受私塾的教育。著名的門生有久坂玄瑞、吉田稔麿、入江九一、寺島忠三郎等人,他們在全國倒幕志士中起到了領領頭羊作用,還有將藩論歸結為倒幕,打敗幕府軍的高杉晉作。高杉晉作、久坂玄瑞被稱為「識之高杉、才之久坂」、「松下村塾雙璧」。另外,這兩人加上吉田稔麿,被稱為松蔭門下的三秀,再加上入江九一,被稱為「松下村塾的四天王」。松下村塾人才輩出,日本初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以及山縣有朋都是該私塾的門生。
松下村塾的周圍甬道上豎立著很多用金屬板銘刻的松蔭語錄,如:
1. 「請先從一事、一日開始」。
2. 「切莫亂為人師,切莫亂拜人為師」。
3. 「沒有與國家同在的志向,不是人也」。
4. 「被委以重任的人,光靠才能是不行的,光靠知識也是不行的。一定要立志,拿出幹勁去努力,這樣才能做好」。
5. 「平凡而正直的人有很多,但是遇事能斷大事的人是很難求的。如果光挑人的細微缺陷,那麼大才之士是不可求的」。
6.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在這諸多的語錄中,有一個銘板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若死而不朽,則隨時可死矣;若生而成大業,則可長生矣。」(「死して不朽の見込みあらばいつでも死ぬべし、生きて大業の見込みあらばいつでも生くべし」)

松蔭語錄銘牌
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皆有大志也。明治維新使日本開放國門,引進西學,一舉步入世界強國。而明治維新的胎動正是從山口縣的一個小小的松下村塾開始的。有著吉田松蔭這樣的啟蒙者與倒幕革新的仁人志士,日本的明治維新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邊看邊感嘆,在此地不覺個把鐘頭就沒有了。接下來趕到城下町與古城遺蹟,正值春光明媚之時,寂靜的城下町依然生活著當下的市民,古城堡的天然紀念物 ——「綠色吉野」 櫻花默默地盛開。因為不懂歷史,不知道曾經的古堡發生過什麼,只有看著古堡公園,體會歲月靜好。倘若當時的日本有荷馬史詩一樣的篇章問世,則該城堡就不會黯然失色與託羅伊古城吧。

荻城遺址
衝著世界遺產的名分,又趕去另外兩處遺蹟:「萩反射爐」與「惠美須之鼻造船所」。兩者均為江戶末期(1856年代)建造的工業設施一直,是當時日本學習西洋技術建立自己的產業的代表。

萩反射爐遺址

惠美須之鼻造船所
在一個小鎮上,意外地與世界遺產相遇,邂逅了明治的日本,是這次旅行的一個驚喜。
到目前為止,日本共成功註冊了25件世界遺產。荻市的這幾個世界遺產都屬於2015年註冊的「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這個在目錄上隻佔一條的世界遺產,分佈在日本的九個地方自治體(福岡県、佐賀県、長崎県、熊本県、鹿児島県、山口県、岩手県、靜岡県)。對近代日本崛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這幾處世界遺產看看。
供稿 / 戴維
編輯修改 /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