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面對專利收入減少的「嚴峻現實」, 日本應停止模仿美國,建立日本自己的創業生態系統

2024年02月05日 經濟・社會

「停止對矽谷和肯德爾廣場等美國體制的憧憬,創造適合日本自己的創業環境至關重要。」說這句話的是東京大學的獨角獸企業——肽夢想公司(Peptidream Inc.)的創始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大學新產業創造基金」項目理事會主席窪田規一(日本KSP公司總經理)。今後將利用上述基金,構建日本自己的創業生態系統。

title

窪田規一,1953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先後任職於日產汽車公司、Special Reference Laboratories(現SRL,Inc.)。2000年,出任主營DNA晶片開發的初創企業「JGS」專務董事,並於2001年升為總經理。JGS公司曾榮獲文部科學大臣獎,但於2005年解散。同年,窪田規一結識了東京大學教授菅裕明,開始推動人工RNA觸媒的商業化。隨後於2006年創立了肽夢想公司,並擔任總經理。2017年出任該公司董事長,直到2021年卸任。2021年6月起,擔任日本KSP公司總經理。

在獨角獸企業(成立10年内市值超過10億美元)數量方面,美國擁有534家,而日本僅有5家,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在大學的專利註冊數量方面,美國為7781件,而日本為4904件,儘管差距不算太大,但從賦權收入來看,美國達到了9204億日元,而日本僅為44億日元,僅相當於不到美國的1%,大幅落後於美國。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窪田指出,日本在培養深度技術初創企業所需的人員、物資和資金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問題。

首先是人員。「日本缺乏思考業務的人、實施業務的人才(CxO)。例如總經理。初創企業的經營者與大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同,如果不通過現場的實務培訓來逐漸適應,就無法成長。而日本沒有這樣的環境」。關於智慧財產權,「取得專利並不等於擁有了智慧財產權,如何將其戰略化才是智慧財產權」。在資金方面,「近年來,公共資金對初創企業投入量有所增加,雖然數量上並未輸給美國,但使用不便卻成為問題。」

日本在2023年度第2次修正預算中設立的總額為988億日元的「大學新產業創新基金」,將用於實施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分別是,為了在日本全國培養初創企業而設立的「創業生態系統共創項目」(Startup Ecosystem Co-Creation Program),以及支持深度技術初創企業,追求國際市場的「深度技術創造支持項目」(D-Global Program)。

創業生態系統共創項目已於2024年1月12日選定了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關西、中國和九州等7個地區作為基地城市平台(PF),以及北陸和信州2個地區作為地區PF,合計9個PF。文部科學大臣盛山正仁表示:「為了讓大學發起的初創企業拉動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問題,並帶動對大學等的進一步投資。政府相關部門將密切合作,推動該項目的發展。」

在每個PF中,預計將推進包括缺口基金項目的管理和實施,候選管理者和商業化支持人才的維護和培養等機能的豐富,項目挖掘功能的強化(包括與各政府部門基地項目的協調),以及與海外初創企業生態系統之間的網路構築與強化等活動。有志於創業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等人員,可以在接受各PF支援的同時,申請基金資助。在概念驗證階段之前,原則上可獲得最高約500萬日元,期限約1年的支持。在概念驗證之後的階段,原則上可獲得最高約6000萬日元,最長期限為3年的支持。

D-Global項目旨在制定面向國際市場的商業化和研究開發的目標,並推動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工作。D-Global項目必須由商業化推動機構和研究代表人共同申請,如果獲批,則可獲得最長期限為3年,總額最高為5億日元的支持。今年度的項目公開招募已經結束,研究計劃將於4月下旬啟動,預計於明年度也將再次公開招募。

本次政府支持的最大亮點在於,每個研究課題都能在初創企業成立後的第一年内獲得支持。「迄今為止,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和文科省的支持都僅限於初創企業創立之前,而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企業必須再申請日本新能源和工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日本醫療研究與發展機構(AMED)、風險投資(VC)等資金的支持。而本次政府支持填補了這一缺口,使初創企業得以順暢地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另外,通過運用基金,極大地改善了資金的使用便捷性。窪田表示:「我當初創立肽夢想公司時,由於政府資金使用上存在不便,未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當時有這次的機制,我想我是會申請的。」該項目還在專利申請費用可直接從經費中支出,申請條件大幅度放寬等方面進行了改善。

窪田表示:「世界初創公司的動向瞬息萬變。從被稱為IT時代開始,到GAFA公司(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誕生,又過了10年AI嶄露頭角,5年後ChatGPT開始商業化。想必2年後又會有新事物出現吧。技術和商業發展的速度正在加快,只要近5年日本未能設法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美國,那麼這個國家將無法孕育出初創產業。重要的是不要模仿美國。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曾經憧憬矽谷和波士頓的肯德爾廣場,但這種體制無法在日本存在。日本與美國根本上的自我認同就不一樣。我們應該構建適合日本自己的體制,為創造出這樣的環境做出貢獻。」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