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一座小城市首任市長的市政管理——通過對話建設防災城市

2021年05月31日 抗災防災

上接:日本一座小城市首任市長的市政管理——通過對話發展人力資源

在正值頭茶採摘旺季的5月1日晚上,一場龍捲風襲擊了牧之原市。

鑑於龍捲風的性質,雖受災範圍有限,但處於其移動路線上的房屋和茶園等農作物均嚴重受災。

title

被龍捲風刮壞的屋頂和掀翻的卡車。部分屋頂等被吹落到茶田上(5月2日上午,靜岡新聞社的直昇機「Jelico1號」拍攝的牧之原市受災情況)

政府在市長的帶領下迅速展開救災行動等,目前已完成災害垃圾的清理工作,逐步開始準備恢復和重建。

在牧之原市,不僅是市級組織,各自治會也在針對地震等各種災害積極採取防災措施。此次,共同體之間的「互助」被認為是瓦礫處理等恢復工作進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今年是東日本大地震10週年。

災區人民自不必說,東日本大地震對災區以外的所有日本國民來說也是一場令人難忘的災難。

地震發生後,不安的情緒也開始在牧之原市蔓延,人們擔心「靜岡縣可能也會發生大地震和海嘯」,「地震的時候,位於御前崎市的濱岡核電站可能也會發生福島第一核電站那樣的事故」。

title

在東日本大地震央受災的福島第一核電站

在我曾經擔任市長的牧之原市,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區域,位於距離濱岡核電站2~20公里的範圍内,海嘯和核電站都令人擔心。

關於海嘯對策,國家會撥款提供支援,因此我們打算在設想可能出現海嘯的區域建設避難設施。鄰市打算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進海嘯避難設施的建設,但我認為「防災要通過市民本身的學習來進行」。

發生災害時國家和地方政府肯定會提供支援,但像東日本大地震那樣大範圍受災時,無法立即得到支援。首先需要的是「互助」,為此,需要平時就進行避難訓練,充分了解當地的危險場所,並與鄰居和社區建立合作關係。

因此,我決定與沿海區域的5所小學的有關人士一起制定「海嘯防災城市建設計劃」。

要想獲得國家的避難設施撥款就必須制定該計劃,但大多數地方政府的防災課等責任部門的職員都是委託防災顧問匆忙制定的。牧之原市的職員和市民都來催我,表示「希望牧之原市能迅速制定出計劃,盡快建設海嘯避難設施」。

我認為:「要讓大家從計劃制定階段開始就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在防災中學會自助和互助,並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因此採取了下面的方法。

首先把所有管理層的職員全部召集到一起,我擔任主持人,以「讓市民學習防災知識,通過建設避難設施學會自助和制定互助計劃」為主題,舉行了研討會。

我並沒有下達指示命令,管理層自己思考並相互提問,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所有職員與市民一起制定計劃」。理由包括:很多職員實際上就居住在設想用來避難的地區,他們瞭解這些地區的地形和居民情況,雖然目前在其他課室工作,但以前在防災課工作過,可以支援防災課等。

接下來開始在預計可能發生海嘯的沿海區域的5所小學裏制定「海嘯防災城市建設計劃」。瞭解當地情況的專家是當地居民。居民通過從計劃制定階段開始參與,會變得更加關注防災。

title

利益相關者通過對話加深對濱岡核電站的瞭解。

市長也儘量參加每次舉行的研討會,而且並不是去禮節性地問候,而是默默地聆聽2個小時的討論。有時也會在研討會的最後進行簡短的講評,但主要是為了讓會議在有市長出席的情況下舉行,從而向與會者傳達「這場會議很重要」的資訊,此舉應該能增強大家制定計劃的積極性。

期間還發生過小插曲。當時討論已經進行到中間階段,那次會議是為了確定海嘯避難設施的設置地點和設置順序。在研討會上,一個小組裏有人不滿地表示:「市長是想讓我們這些關係友好的自治會發生衝突嗎?誰都想在自己家附近建設海嘯避難設施,如果可能的話,都想最先在自己家附近建設。可市長竟然讓我們自己商量決定建設地點和順序!」。我在當天最後的講評中是這樣解釋的:「市政府制定各種計劃時,經常被市民說市完全沒跟我們商量就自行決定了。大家如果無法確定地點和順序,請馬上告訴我們。市政會立即決定計劃的!」。最終沒有任何問題,大家都自己商量著確定了地點和順序。

距離制定計劃已經過去8年,所有避難設施都順利完成,居民還進行了避難訓練,針對災害的準備工作應該在穩步加強。

自助和互助都無法取得滿意結果的應該是核電站事故。

核電站一旦發生事故,既無法去救助,也無法去維修,恢復和重建都遙遙無期。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後,不僅是核電站所在地,還對周圍廣大範圍内的工業、水產養殖業和農業造成了損害,之後日本國内的很多核電站一直沒有重啟的眉目。

在這種情況下,我與中部電力濱岡核電站的相關人員和感到不安的當地居民以及持反對意見的居民一起舉行了4次研討會,主題為「思考牧之原市的生活和能源」。當然了,我並不是想在這個場合總結對重啟核電站以及核電站本身的利弊。這類課題很容易隻關注分歧,我認為,聆聽相反的意見,加深理解「對話過程」很重要。

重要的是,要讓發生問題時受影響最嚴重的當地居民也參與討論。有這個過程與沒這個過程,在做出某項決定時居民的理解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就這一意義而言,也需要進行對話。

最後介紹一下在國情不同的中國舉行這類研討會時的情況。

title

與中國經濟人進行促進性對話(西安)

我與初次見面的翻譯人員實現仔細確認了研討會流程。儘管對「促進性對話(Facilitation)」、「討論會是對話場所」等第一次聽到的詞語和方法翻譯感到很新奇,但通過反復向我提問確認,加深了對該方法的理解。

我的促進性對話重視3個原則。即:不能光一個人說、不全盤否定對方的話、愉快的氛圍。我從日本準備了3箇中文標語牌,但那位翻譯對我說:「西原先生,這個不行!大家看不懂。這事情交給我吧」,最終不僅是標語牌,翻譯連桌子上發的資料等都幫我手寫修改了。

雖然我至今仍不知道最終被修改成了什麼樣,但標語打出來的時候會場笑聲不斷,實現了友好對話氛圍。

此事讓我明白,通過相互聆聽對方的話,大家的積極性都會被調動起來,這對於對話非常有效。

文:西原茂樹,MIJBC理事長
翻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