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簡稱「海洋機構」)等發現,抑制二氧化碳(CO₂)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抑制地球氣溫上升做出了貢獻。據悉,全球變暖的速度在21世紀初期前後有所減緩,其中甲烷和氟氯烷氣體的削減效果對整體減速的影響約為24%。研究指出,對於全球變暖的應對措施而言,遏製各種溫室氣體的排放至關重要。
目前已知,1998~2012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上升速度有所放緩。這一趨勢也被稱為「全球變暖的停滯」或「間斷(Hiatus)」。然而,什麼樣的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升溫放緩,此前仍缺乏詳細瞭解。
研究團隊還利用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探尋了減緩全球變暖進程的主要因素(供圖: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研究團隊使用海洋機構的超級計算機「地球模擬器」,利用觀測數據和氣候模型,對全球變暖減速的1998~2012年和1951~2012年進行了比較。推算了人類活動造成的CO₂和甲烷排放等主要因素,以及火山噴發之類的自然現象對全球變暖產生了何種程度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全球變暖減速期間,南美洲秘魯沿岸海面水溫下降的「反聖嬰現象」的冷卻效果帶來的影響約為50%,太陽活動減弱的影響約為26%。抑制甲烷和氟氯烷氣體等排放的效果的影響約為24%。
海洋機構的蘇宣銘特任研究員表示:「上述分析讓我們認識到,削減CO₂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對於全球變暖應對措施而言同樣重要。」
研究團隊認為,全球變暖減速期間,來自農業和化石燃料開採造成的甲烷排放受到抑制的影響顯現了出來。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烷氣體等物質受到《蒙特婁議定書》限制的效果也已產生。
此次的方法預計也能用於分析和預測2023年以後的異常高溫,利用觀測數據逐漸減少的聖嬰現象現象等自然主要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可以為探討‘將哪些物質減少多少可產生何種程度的效果’做出貢獻。」(蘇特任研究員)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4/11/26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論文:Reductions in atmospheric levels of non-CO₂ greenhouse gases explain about a quarter of the 1998-2012 warming slowdown
DOI:10.1038/s43247-024-0172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