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科學大學推出以語音提示「抱起走動」「放下哄睡」最佳時機的手機APP

2025年04月10日 資訊通信

東京科學大學生命理工學院生命理工學系的黑田公美教授、原地絢鬥研究員,以及該大學資訊理工學院資訊工學系的吉村奈津江教授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於2月21日發表研究成果稱,開發出了一款用於科學輔助解決嬰兒睡眠和啼哭問題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序「SciBaby」。該APP基於科學依據,以語音提示有效的「抱起走動」和「放下哄睡」的時機。通過抱起走動5分鐘,然後再抱著坐下,以此誘導嬰兒自然入睡(https://www.scibaby.org/)。目前Android版已在Google Play上線,iOS版正在開發中。

title

圖1 APP「SciBaby」的使用示意圖。基於科學依據輔助嬰兒止哭與入睡(供圖:東京科學大學)

1歲以內嬰兒頻繁啼哭常導致父母精神疲憊,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引發虐待行為。不同文化背景下,哄睡方法包括背後腰帶、懷抱、嬰兒車散步等,但科學驗證其實際效果的研究極少。

此前,黑田研究室在2013年通過對小鼠和人類嬰兒的研究,發現了父母抱著嬰兒走動時嬰兒會變得安靜的「運輸反應」現象。由於野生動物的父母在面臨外敵侵入的危險情況下,常常需要搬運幼崽,所以幼崽在被搬運的過程中會立刻變得安靜,這樣更有利於它們的生存。此外,2022年該研究室還發現了,連續抱著走動5分鐘可使近半數啼哭的嬰兒入睡。從這項研究中也可以看出,通過測量嬰兒的心跳、脈搏等狀態,有可能確定更好的哄睡時機,但當時使用的是醫用心電圖設備,難以在家中進行測量。

因此,此次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使用可穿戴傳感器和智慧型手機進行測量的系統——「SciBaby」。

安裝該應用程序後,使用Google賬號登錄併同意參與研究後即可使用。嬰兒哭鬧時啟動「抱走模式」,並佩戴腕式脈搏傳感器。SciBaby會通過藍牙與傳感器連接,記錄嬰兒的狀態。即使沒有傳感器,也可以使用該模式。

研究團隊以30名嬰兒為對象進行300次實驗後發現,84.4%的啼哭嬰兒在抱著走動5分鐘後停止哭泣,58.4%的嬰兒在之後抱坐的8分鐘內入睡。

然而,約20%的已入睡嬰兒會在被放到牀上時醒來。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推進對最佳哄睡時機進行預測的研究。

黑田教授表示:「儘管嬰兒夜啼與黃昏哭鬧是長期存在的育兒難題,但這一領域相關的科學研究進展有限。我們希望將如今的科技進步也應用在育兒方面,因此製作了這款與可穿戴傳感器聯動,輔助通過抱走來哄睡嬰兒的應用程序‘SciBaby’。其訣竅是,抱著走動時不必刻意安撫,而是要像帶著寶寶去車站那樣,即使寶寶在哭,也要淡定地勻速步行5分鐘。另外,不要走得太快,而是以小碎步維持日常步頻節奏輕輕地走動即可,這也是訣竅。歡迎試用體驗!」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