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NISTEP報告】中美AI成果發表數量激增,日本在機器學習領域擁有優勢‌

2025年07月08日 資訊通信

人工智慧(AI)研究成果的發表,相較於學術期刊,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為目前主流。那麼,AI的全球動向究竟如何呢?日本科學技術及學術政策研究所(NISTEP)數據解析政策研究室分析了2015至2024這十年間,在人工智慧領域五大頂級國際會議上發表成果的情況。結果顯示,各會議的發表數量均急劇增加,其中美國和中國是增長的主要牽引力,而日本的發表增長率(除部分會議外)則呈現停滯趨勢。在預算和人才均有限的情況下,未來日本應強化哪些領域的研究?日本需要採取戰略性應對舉措。

title

位於中央合同廳舍第7號館的NISTEP

本次分析的對象包括,AAAI(人工智慧促進協會年會)、AAMAS(自主代理與多代理系統國際會議)、ICML(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JCAI(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NeurIPS(神經資訊處理系統大會)五大頂級國際會議,分析內容涵蓋成果發表者所屬機構所在的國家/地區,以及會議內容的變化等。

在所有會議中,的論文發表數量均呈增長趨勢。從2015年到2024年,AAAI的發表論文從532篇增至2,331篇;AAMAS從361篇增至460篇;ICML從268篇劇增至2,634篇;IJCAI從643篇增至1,067篇;NeurIPS從403篇激增至4,538篇。尤其是NeurIPS,增長了約11.3倍,增幅巨大。

推動論文數量增長的牽引力主要是中國和美國。尤其在AAAI和IJCAI會議上,中國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具有強大的存在感。例如,在AAAI會議上,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十年間增加了1,396篇,增長了約12倍。另一方面,美國在這些會議上的發表數量雖僅次於中國,但趨於持平或略減。此外,中美合作發表的論文數量也很龐大,這表明中美兩國在AI研究領域關係緊密。

在以機器學習為主領域的NeurIPS、ICML,以及以智慧體(Agent)為主要領域的AAMAS會議上,截至2024年,美國仍居首位,並保持增長趨勢,但中國的追趕勢頭異常迅猛。尤其在NeurIPS會議上,中國的追趕速度大幅提升,十年間發表數量增加了1,712篇,增長約64倍,導致美國論文的份額從2015年的75%下降到54%。

在AAMAS會議上,長期位居美國之後排名第二的英國,在2024年被中國超越,下滑至第三位。此外,印度上升至第四位,由此可見在特定或具體領域的研究版圖正在發生變化。

至於日本和韓國,多個會議可以感受到韓國在迅猛追趕。2015年時日本還領先於韓國,但到了2024年,在多個會議上韓國已超越日本。例如在AAAI會議上,日本發表38篇,而韓國達到110篇,約為日本的3倍。

在國際合作網路方面,中美合作乃為最大的連接紐帶。進入2020年代,新加坡、韓國、印度也逐漸成為合作節點,顯示出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日本雖然論文發表數量有所增加,但仍停留在邊緣節點位置。

此外,通過分析論文標題中的詞彙發現,研究主題正從深度學習,急速向大語言模型(LLM)/生成式AI、倫理與公平性、計算效率轉移,應用場景也擴展至醫療、機器人技術、多模態等領域。

‌期待推動強化日本AI研究的討論

單獨抽出日本的論文發表數量來看:AAAI從20篇增至38篇;AAMAS從5篇增至12篇;IJCAI從18篇增至22篇;ICML從9篇增至89篇;NeurIPS從10篇增至135篇。日本在機器學習相關領域的論文發表數量增長顯著。日本政府公佈的為加速國際人才環流的一攬子政策「J-RISE倡議」,旨在支援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接收活躍於海外的優秀研究學者。希望通過政策措施,彌補日本的短板,或鞏固優勢領域。數據解析政策研究室的室長林和弘表示:「期待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推動有關強化日本AI研究的討論。」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資訊】
NISTEP報告:人工智慧領域國際會議各國及地區的發表件數概要(2015年-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