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工程院會長談大學改革:學生不應該和老師同一研究方向,大學不適合做大型專案

2019年05月23日 科學家訪談
日本語

對日本的工程和科技能力下滑高度重視的日本工程院(會長:東北大學前校長、綜合科學技術會議前議員阿部博之)發佈了《2019年緊急建言》,建言中提出了「遏止日本的工程和科技能力下滑的對策」,建議以文部科學大臣柴山昌彥爲首,科技和學術政策領域的有關人員應儘快採取措施。這是日本工程院繼2017年5月之後第二次提出強化工程和科技能力的緊急建言。上次提出的緊急建言中也強烈要求擴充大學的公共資金、推進產學合作、構築合作體制以及實施研究人才的流動等,此次給出了更具體的建議,受到了廣泛關注。那麼,此次提出的建議中最緊迫的内容是什麼呢?筆者就此採訪了阿部博之會長。

日本工程院會長談大學改革:學生不應該和老師同一研究方向,大學不適合做大型專案

日本工程院會長阿部博之

——緊急建言對日本的大學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危機意識,受到了廣泛關注。請問動機是什麼?

陷入「評價疲勞」的大學

阿部會長:法國和中國打算創辦一所新大學時,會召集外國大學的現任或前任校長等專家進行討論。討論不能以本國人爲中心,這一點至關重要。如何才能開展世界領先的研發和創新?什麼樣的教育能培養出可以征戰全球的人才以及能在全世界發揮領導能力的人才?從這些角度來看,在本國内相關人士之間進行討論只會有一種結果,就是落後於世界潮流。因此,要重視外國頂級專家的看法。

日本的大學很保守(Domestic),只委託國内的利益相關者進行評價。這樣做只能得到符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和企業需求的結果。評價的客觀性會變得非常有侷限性。而且,由於各種機構都請求大學進行評價,大學已經陷入「評價疲勞」的狀態。這樣下去日本的大學只會變得毫無用處。

例如,有聲音批判稱,東京工業大學在模仿高等專科的辦學方式。東京工業大學在緊急建言中被列入「第一集團」(注),是日本的代表性研究型大學之一。關於高等專科,來自用人單位的企業的評價很高,學校也非常努力,辦學方式應該可以說很成功。但這種方式不能用於「第一集團」的大學。因爲重視社會和企業眼前的需求並不是以成爲世界一流爲目標的大學的主要使命。

緊急建言中將「論文被引數量約排在前十位」的大學視爲「第一集團」,建議進一步加強這些大學之間的競爭。另外,建言還建議繼「第一集團」之後再挑選幾十所研究能力較高的中等規模大學,培養實力雄厚的「第二集團」大學隊伍。13所在文部科學省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中「以進入世界排名前100位爲目標的大學」被列爲「第一集團」。

一味地讓沒有全球眼光的國内利益相關者進行評價,就會發生這種荒謬的事。

不要研究立即就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

阿部會長:前不久,電視上播出了介紹八木秀次先生(1886~1976年)的專題節目(注:BS東京電視3月31日播出的節目「創造日本的選擇~平成時代的最後回顧,不屈的製造業列傳」)。八木先生因發現「八木天線」的原理而聞名世界,他曾擔任過東京工業大學的校長。在東北大學當教授時,八木先生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不要研究立即就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他在東北大學培養的學生中出了很多世界著名的研究人員。根據八木先生髮現的原理將「八木天線」投入實用化的宇田新太郎(1896~1976年)就是其中之一。

岡部金治郎(1896~1984年)因開發了微波爐和雷達等使用的分割陽極磁控管而聞名。他雖然不是八木先生的弟子,但從東北大學畢業後,立即成爲東北大學的講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實驗。某次一位學生說實驗得出了與資料中給的樣本不一樣的奇怪資料,於是岡部向八木先生諮詢。八木先生說:「其中肯定有什麼終極因數。你最好徹底做個實驗研究一下」,岡部聽從八木先生的建議,最終實施了一項重大發明。

以東海大學創始人和衆議員身份而爲人所熟知的松前重義(1901~1991年)作爲研究人員也取得了顯赫的成就,他提出並實施了無負載電纜通訊方式。松前也是八木先生的學生。因發明錄音機而聞名的永井健三同樣是八木先生的學生。他教過的學生中之所以出現這麼多著名的研究人員,很大一部分終極因數被認爲是得益於他的教誨,即「不要研究立即就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

恩里科·費米的指導方法

阿部會長:關於獲得諾貝爾物理可用能學獎的物理可用能學家恩里科·費米也有類似的傳說。他教過的學生中出了5位諾貝爾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傑爾姆·弗裏德曼就是其中之一。據說費米在幫學生確定研究題目時也非常慎重。他認爲,如果讓學生做與自己的研究内容類似的研究,他們就無法挑戰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新主題。1位學生向他提出自己打算寫的博士(PhD)論文研究題目時,他回答說「讓我考慮1個星期」,1周後他對該學生說:「這是個好主題,立即開始研究吧,不過要在3個月内出成果,然後署學生自己的名字向科技期刊投稿」。據說這位學生成功地在3個月内做出了成果並向期刊投稿,論文得到高度評價,之後的研究生涯非常順利。

這個故事還有後續。費米去世後,這位學生受費米夫人的委託整理費米的遺物時發現一本日記。有一篇日記中提到,在他找費米商量研究題目,而費米建議他一定要做這個主題時,費米用1周時間解出了學生找他商量的研究課題的答案。但費米對此隻字未提,而且讓學生「論文只署學生自己一個人的名字」。

我在東北大學當教授時,每次幫自己研究室的助手確定研究題目時也會花很長時間。我不會讓他們選擇時下流行的研究題目,而是儘可能選那些沒有相關的研究論文,但成功後影響非常大的主題。這類研究題目如果能取得成果並在海外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反響會非常大,也容易申請科研經費。這種做法讓我的助手們都非常喜歡做研究。

日本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年輕人很難嘗試與教授所研究的主題不一樣的新研究題目。不僅如此,即便是「第一集團」的大學教授,也大多都在研究時下流行的研究題目。

大型專案的弊端

阿部會長:最近10年左右,日本大學裏的大型研究預算逐漸增加。不過,除非能在某種程度上預測研究可以順利進行下去,否則很難作爲大型專案被採納。能在3~5年的短時間内按計劃進展的研究題目比較受重視。年輕研究人員如果加入這類研究專案,就會成爲研究的分擔者。雖然撰寫論文比較容易,但很難發現獨創性的理論。如果甘於一生只做二流的研究人員,成爲教授的研究分擔者倒也無妨,否則就要另當別論了。

正常來說,教授必須幫助年輕研究人員推進與自己的研究内容不同的研究題目。這種情況下無需讓年輕研究人員擁有獨立的研究室。只需在同一個研究室裏研究不同的題目即可。因爲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年輕的研究人員可以在研究室前輩們的激勵下前行。

然而,目前的情況似乎是,很多教授光是忙自己的研究就已經焦頭爛額了。大型專案研究本來就不適合大學做。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就能做的研究題目才適合大學。需要大量人員的研究專案最好儘量委託給理化學研究所和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這樣的大型國立研究機構。

日本工程院會長談大學改革:學生不應該和老師同一研究方向,大學不適合做大型專案

日本工程院會長阿部博之將緊急建言親手交給文部科學大臣柴山昌彥(5月7日,文部科學大臣室)

——推動國立大學實施法人化等改革的政策是不是沒有取得成果?

校長需要具備危機感、熱情和說服力

阿部會長:這次改革主要以文部科學省的指導爲中心,最大的問題是,各大學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沒有危機感,無意推動改革。近年來,在很多校長的期待下,校長對教授會的管理許可權增加。部分政治家認爲,應該進一步增加校長的許可權。無法得到教授會的信服,又缺乏危機感的校長要想推進改革,就會事無鉅細地依賴文部科學省的指示。不過,爲避免大家誤解,需要說明一點,日本也有很多不同於這些人的優秀校長。

在國立大學時代,擁有最大決定權的是評議會。評議會由院系主任、附設研究所的所長及各院系選出的2名評議員組成,的確,即使只有一個院系始終反對,也什麼都做不成。不過,在我於1996年至2002年擔任東北大學校長的6年裏,全校共廢除、重組和新設了11個組織。可能因爲當時推進這種改革的大學很少,我們最終得到了當時的文部省(2001年1月起與科技廳合併爲文部科學省)的大力支援和幫助。那是在2004年推進國立大學法人化之前,爲什麼在教授會權力很強大的時期能實施這種改革呢?並不是因爲校長的許可權大。

想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時,肯定會遇到反對者。但校内肯定也存在對現狀抱有危機感的人。我辭去校長職務後,經常被問到爲什麼能實施那種程度的改革。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列舉米澤藩藩主上杉鷹山(1751~1822年)的例子。他以藩主的身份成功推進了財政重建、工業開發和精神改革三項重大改革。據說他還是肯尼迪總統等多位美國總統也非常尊敬的日本人。把米澤藩比作企業的話,上杉鷹山之所以能在副社長以下職務的董事大部分都持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實施這樣的改革,並不是因爲他的許可權大。而是因爲鷹山雖然較其他藩主等處於弱勢地位,但他擁有更強烈的危機感、更高的熱情以及更大的說服力。

「改革疲勞」的弊端也很嚴重

阿部會長:說白了,什麼都按照文部科學省的指示去做的校長是沒有本事的校長。給無法說服教授會的校長太大權力是否合適?削弱教授會的權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更大。要想在全球強化日本的各個專業領域,必須依靠教授會的努力。但現在爲校長而做的工作正在增加,這樣一來,就無法投入更多精力去做那些原本想在各專業領域取得領先成績的工作了。

現在的大學陷入了「改革疲勞」的狀態。想實施改革肯定會遭到反對。但反對意見的多少與能否實施改革是兩碼事,希望各位政治家能明白這一點。

——緊急建言中強調需要培養「第二集團」。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發佈的報告(注)中列出一個圖表,圍繞大學的競爭性研究資金分配情況對德國和日本進行了比較。在德國,排名第一位的大學與第十位的大學所獲得的競爭性研究資金相差不到一倍。但在日本,即使光從排名前十位的大學來看,金額也相差非常大,排名第十的大學獲得的競爭性研究資金與排名第一的大學相比,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左右。日本工程院的建言中要求,不僅是排名前十的大學,還要提高第二集團的幾十所大學的研究經費,所以該建言會不會首先遭到公認排名第一的東京大學的反對?東京大學也許會擔心,除非大幅增加整體的研究經費,否則自己可能就無就再像以前那樣獲得高額經費,因此不希望日本工程院多管閒事。

注: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科學地圖2010&2012-分析論文資料庫(2005年~2010年及2007年~2012年)調查重點研究領域的動向-[NISTEP REPORT No.159]

日本工程院會長談大學改革:學生不應該和老師同一研究方向,大學不適合做大型專案

圖片來自文部科學省發佈的資料

阿部會長:應該不會有這種擔心。我沒聽到東京大學的人提出反對意見。我也看過那份比較日本和德國大學的競爭性資金分配情況的報告。的確,不僅是德國,美國的研究經費分配額也不像日本那樣相差懸殊,母體比較平穩。總之,日本的現狀是,即使在排名前十的大學中,第十名獲得的競爭性研究資金分配額也只有第一名的東京大學的十分之一左右,必須設法改變這種情況。

研究的多樣性對實施創新至關重要。要想確保研究的多樣性,必須向更多的大學分配更多的研究經費。不能光向東京大學等部分大學分配格外高額的研究預算。現實情況是,專案越大,越容易分派給東京大學等部分大學的研究人員。

緊急建言中指出,在日本,目前資金和人才等資源本來就已經高度集中於論文數量排名前十位左右的大學(「第一集團」),如果繼續操作進行過度傾斜的資源分配,將無法發揮競爭原則。建議中要求,不能再進一步向這些大學集中資源,需要培養幾十所實力雄厚的「第二集團」大學隊伍(研究能力較高的中等規模大學)。「第一集團」與「第二集團」加在一起也只佔日本所有大學的5%。所以應該並不是難事。

阿部博之簡介:1936年出生。1959年從東北大學工學部畢業後,進入日本電氣公司(1962年離職),1967年修完東北大學研究生院機械工學專業博士課程,獲得工學博士學位。1977年擔任東北大學教授,1993年擔任東北大學工學系主任兼工學研究科長。1996年升任東北大學校長,2002年任東北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還擔任日本政府的智慧財產權戰略會議主席,彙編了「智慧財產權戰略大綱」。2003年1月~2007年1月擔任綜合科學技術會議議員。這一時期主導制定了第3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06~2010年度),還大力推動政府增加科技預算等,強化科技能力。該計劃提出一個理念——「培養人類的智慧~透過創造和運用知識成爲能爲世界做貢獻的國家~」,以及兩專案標——「發現和發明飛躍性知識-積累並創造開拓未來的雜異化知識」、「突破科技的極限-挑戰並實施人類的夢想」。2007~2015年擔任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顧問,2016~2017年9月擔任該機構的特別顧問。2016年6月開始擔任日本工程院會長。專業爲機械工學、材料力學和固體力學。1996~1997年擔任日本機械學會會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工程院:成立於1987年,主要任務是對日本國内外的工程和科技政策及教育情況等進行調查研究和建言獻策、推進有助於工程和科技實施健全隊形變換的教育活動以及針對公衆的普及宣傳活動和啓蒙活動等。會員包括在工學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和實用化中取得顯著成績的人才;在產業界開展的先驅事業或高難度事業中取得顯著成果的指導者;以及在工學相關的教育、行政、國際關係及社會經濟階層等領域取得顯著功績的人才。由理科和文科領域的科學家代表組成的日本學術會議屬於政府機構,而日本工程院是完全獨立於政府的組織,這是其一大特點。日本工程院利用會員繳納的年費充當活動費用,不使用政府的資金。會員與日本學術會議一樣,由日本工程院自行選拔。日本學術會議的會員任期爲6年,而日本工程院的會員沒有任期侷限,這也是二者的區別。

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日本工程院2019年緊急建言-遏止日本的工程和科技能力下滑的對策-
·日本工程院緊急建言—遏止日本的工程和科技能力下滑的對策ー(2017年5月11日)
·日本工程院官網
·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科學地圖2010&2012-分析論文資料庫(2005年~2010年及2007年~2012年)調查重點研究領域的動向-關於公佈[NISTEP REPORT No.1
·文部科學省資料「日德大學的競爭性資金分配情況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