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世界最高級別的獎項,用以獎勵那些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真理和法則,或者史無前例的有價值發明等成就。2002年榮獲諾貝爾獎的島津製作所技術人員田tillage中耕一作爲創下各種紀錄的獲獎者,至今仍被日本的年輕一代所津津樂道。
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田tillage中耕一(照片:共同社)
學術界也倍感喫驚的獲獎
田中在日本學術界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研究人員。他獲獎的理由是,「開發了確定生物聚合物及實施結構解析的方法」。田中開發了快速、精確地測量蛋白質質量的方法,在此之前尚無人能做到。此前進行蛋白質分析需要約1周時間,但利用田中開發的方法,可縮短至1分鐘以内,速度非常驚人,已成爲生命科學研究現場不可或缺的技術。
最令人喫驚的是,這是田中26歲時取得的成果。而且他在大學裏學的是電氣專業,巨分子化學是進入島津之後才開始涉足的領域。田中接受採訪時說:「可能是因爲做了跨領域的工作,所以才取得這樣的成就。海外對我的評價太高了」。他在日本並未得到海外那麼高的評價。
田中的獲獎充滿意外。首先,諾貝爾獎得主大多都是在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的人,而田中就職於島津製作所,是企業的研究人員。這在日本尚屬首次。在公司裏,田中是同期入職的同仁裏升職比較慢的。同期入職的同仁已經有人當上部長或課長,而田中還只是主任。
「能專注於自己喜歡的研究中,感覺很開心」,田中獲獎後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給人一種任何人都可以瞄準諾貝爾獎的親切感。
田中沒有取得學位也讓人感到意外。從諾貝爾獎得主的經歷來看,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博士學位,而田中沒有取得學位。
田tillage中耕一介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蛋白質質譜儀(攝於位於京都的島津公司)
與愛因斯坦和華生一樣,20多歲就取得卓越成果
憑藉在20多歲的無名時代取得成就獲得諾貝爾獎這一點與愛因斯坦一樣。愛因斯坦就職於瑞士專利局時,在26歲的年紀發表了關於光電效應的論文和相對論。
16年後的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當時宣佈的獲獎物件是關於光電效應的成就,有趣的是,這是因爲諾貝爾獎遴選委員會並不瞭解相對論。
查清了基因的鹼基序列,開啟現代生命科學大門的美國華生取得這項成就時僅25歲。二人取得的偉大成就開創了量子力學和生命科學的先河,與這兩位天才一樣,田中也是在20多歲時施展了自己的才能。這證明了20多歲的頭腦有多麼靈活。
獲獎的關鍵可能是專利申請明細表
諾貝爾獎授予全球最先取得相關成就的人。其證據一般是發表的學術論文。田中英語不好,因此寫英語論文非常困難,直到1988年6月,才終於在歐洲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這項成就的論文。
但一個月前,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弗朗茲·希倫坎普(Franz Hillenkamp)等人在其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題爲《分子量超過1萬的蛋白質雷射脫附游離》的論文,在發表學術論文的時間方面,田中輸給了希倫坎普。但仍被認定爲全球首項發明,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德國的研究團隊對此提出異議,在記者發佈會上抗議說自己才是全球最先發表這項成就的。但田中有確鑿的證據。他於1985年向日本專利廳申請了與論文内容相同的專利。這才是全球首次公開的成就。
諾貝爾基金會還沒有在官網上介紹田中的諾貝爾獎檢驗内容,將在距離獲獎的2002年過去50年之後的2052年公佈詳細的檢驗程序。到時應該就能應答,專利申請明細表是不是田中獲獎的關鍵。
進入21世紀後,諾貝爾獎的獲獎成就開始出現爲工業化做出貢獻的技術性内容。授獎範圍從基礎原理原則的發現,擴大到了在應用和實用化方面的貢獻,田中獲獎就是這個終極因數。
田tillage中耕一的工作場景(照片出自島津公司網頁)
日文/ 馬場錬成(科學記者)
編輯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