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繞點彎路,也很有趣

2021年04月15日 科學家訪談
title

吉村 奈津江
東京工業大學 科學技術創成研究院 副教授

Q1:請介紹一下您的研究課題和研究目的
A1:透過腦電波擷取動作和語言

目前已經成功實施了無需發出聲音,只需想一下就能從頭皮擷取腦電波並轉換成a、i等聲音的技術。目前正在透過腦電波從動作、情感和語言等多個角度觀察大腦内部的研究。透過測量腦電波來操作機器人等的技術被稱爲腦機介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 : BMI),近年來一直在推進其開發。

起初我們都認爲透過腦電波獲得的資訊有限,無法擷取詳細的資訊。但我覺得,不傷害大腦的微創測量法還是有價值的,可以做一些事情。目前,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肢體障礙者身上,但我期待透過廣泛應用該技術,還能將老化和精神病疾患引起的問題防患於未然。將來或許可以像測量體溫一樣透過腦電波掌握身體的狀況。

Q2:您對想成爲研究人員的人有什麼建議?
A2:人生可以有無數次重來,所以不要着急

最近到研究室參觀的學生很多都有明確的目標,令人佩服。不過,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有無數次重來,因此希望還沒有目標的人也不要着急,年輕的時候視野不要過於狹窄。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想成爲研究人員的。雖然高中時喜歡數學選擇了理科,但考慮到就業問題,大學時學習了應用化學。

我在企業從事了大約10年的技術開發後,透過新聞瞭解到基因體破譯等生命科學的進步,對了解腦神經產生了興趣。本來對投身完全不同的新領域很猶豫,但丈夫鼓勵我「試一試」。

我透過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碩士課程從零開始學習研究腦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後來又透過日本電氣通訊大學的博士課程從零學習了腦電波資訊分析,程式設計也是第一次接觸。一起學習的同學比我小10歲。我因爲繞了點彎路(先去工作,沒有一直搞研究),所以涉足這個領域比較晚,遇到了很多困難,但能一點一點地瞭解我們的大腦還是非常有趣的。

Q3:您是如何在工作與休息之間尋找平衡?
A3:節假日與女兒一起練空手道

以前因爲聯合研究需要每2個月去一次歐洲,目的是開發能讓失落肌肉力量和語言能力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患者進行交流的系統。在意大利的患者家裏做實驗時,受到了患者家屬和附近親戚的熱情款待。大家都很健談,給我做的意麪也非常美味。開發進行得不順利時,那份溫暖一直在支撐着我想實施它的願望。

title

在意大利ALS患者家的留影

因爲疫情,現在居家的時間增多,但依然很忙。爲了能忘記工作,多陪陪女兒,我從2年前開始跟女兒一起練習空手道。孩子可以用身體記住動作順序,而身爲大人的我卻要苦思冥想。我對兒童與成年人以及初學者與熟練者之間的差異產生了興趣,於是開始在道場老師的協助下調查認知與運動之間的關係。原本是來放鬆的,但又出乎意外地朝着另一個方向開始搞研究了。

title 吉村 奈津江

吉村 奈津江
東京工業大學 科學技術創成研究院 副教授

出生於東京都。1994年畢業於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第一部。曾就職於多家企業。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生院醫齒學綜合研究科碩士,2009年在日本電氣通訊大學研究生院修完博士課程,工學博士。先後擔任東京工業大學男女共同參與推進中心助教和該校精密工學研究所副教授,2016年起任現職。2017年當選先驅研究人員。

日文:JSTnews 2021年4月號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