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先驅科研人】揭示生命的奧祕

2021年05月25日 科學家訪談
title

白崎 善隆 Shirasaki Yoshitaka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藥學系研究科 特任助教
【Profile】
出生於羣馬縣。2007年從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取得博士學位(生命理工學)。先後擔任Kazusa DNA研究所人類基因體研究部基因體解析技術研究室專案研究員,理化學研究所統合生命醫科學研究中心基礎科學特別研究員以及該中心研究員,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系研究科助教、特任助教及客座聯合研究員,2020年起任現職。2017年當選先驅科研人。2021年成爲JST戰略性創造研究推進事業(CREST)「明確起源於細胞外微粒的生命現象以及開發基礎控制技術」的主要聯合研究人員。

Q1:是什麼想讓您成爲科研工作者的?
A1:一位關係要好的前輩的去世。

我在一個四面環山、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長大。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經常觀察螞蟻,閱讀動植物圖鑑和百科全書。高中時擔任運動隊的隊長,一直在糾結將來做保育員還是做科研工作者。決定成爲科研工作者的契機是一位關係很好的前輩去世。

明明前一天前輩還很健康,第二天就陰陽兩隔,這給了我很大的衝擊,我開始思考「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區別」。我想從物理可用能學的角度瞭解何爲生,何爲死,所以後來我考到了用顯微鏡觀察生物活體內的分子運動的早稻田大學船津高志教授的門下。

在船津研究室裏得到的建議是:「要想研究最先進的科學,就必須開發最先進的技術」,雖然繞了點遠路,當時我的研究課題是開發最先進的微流體晶片,而我現在的研究剛好就用上了這項技術。

title

Q2:請您介紹一下現在的研究内容。
A2:在構建觀察微粒子的基礎。

目前正在開發直接觀察外泌體等細胞外微粒釋放情況的系統。近年來發現,細胞之間是利用微粒來交換資訊的。這些微粒擁有内容非常豐富的資訊。

一些細胞在達到特定狀態後就會釋放微粒。因此,我們用顯微鏡連續拍攝大量活着的細胞,發現釋放微粒時便自動切換模式,對這個細胞進行詳細的三維觀察。透過提高深度學習和影像解析的處理速度,實施了自動切換。

結果我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正如人類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社會一樣,細胞聚集在一起後也會開始交流。細胞相輔作用形成系統,這說明或許存在一種超越了大小差異的法則。我希望有一天能找出這個法則。

Q3:今後您想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A3:從物理可用能學角度思考生與死。

我從2021年4月透過CREST專案開始研究DNA等核酸的微粒子。打算利用此前積累的顯微技術,捕捉電腦病毒從被傳染的細胞中釋放出來的瞬間,以明確什麼樣的細胞容易被傳染,以及使用什麼藥物能抑制電腦病毒增殖等。

目前正與我的妻子、同時也是研究室的前輩共同開發能準確檢測單個細胞釋放微粒的特殊晶片。我們兩個人都有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將我們的研究成果反饋給社會,因此以我妻子爲主成立了一個公司。我們雙方的父母都在幫忙帶孩子和在其他方面支援我們,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目前我還在做大量的實用型研究,將來打算迴歸我立志成爲科研工作者的原點,闡明「生命到底是什麼?」

title

日語發佈原文

文:JSTnews 2021年5月號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