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先驅科研人】目標:在下一次大流行到來時,從事能爲社會做出貢獻的研究

2024年01月11日 科學家訪談
title

南宮 湖 Namkoong Ho
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 傳染病學教室 專任講師
韓國籍,出生於東京。2015年在完成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單位後退學。現爲醫學博士。曾任慶應義塾大學醫院預防醫療中心助教,永壽綜合醫院呼吸内科、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博士研究員。2021年起任現職。同年入選先驅科研人。

Q1.是什麼促使您投身於傳染病學領域的?
A1.關注國際健康和公共衛生,感動於發展中國家醫學家的奮鬥而下定決心

我希望「能夠幫助別人」,所以選擇了醫學系,尤其關注國際健康和公共衛生領域。在大學的學習程序中,我深切感受到傳染病和國際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對傳染病領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讓我的志向變得具體化起來的時間是在醫學系第五年時休學的一年,那年我參加了南印度一家醫院爲期四個月的實習。在那裏,即使在各種資源都匱乏的環境下,年輕而優秀的醫學家們依然充滿熱情地球科學習新知識,鑽研新技術。看着他們的身影,我產生了「擁有專業知識,將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人並進行共同研究,不也是能爲國際健康作出傑出貢獻嗎」的想法,因此決定走上醫學研究之路。

Q2.與新冠電腦病毒打過哪些交道?
A2.在新冠特別工作群組中擔任「協調者」,促進建立能抵禦大流行的研究體制

在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留學期間,由於新冠疫情導致了封城,我不得不中斷了研究。就在此時,慶應義塾大學成立了一個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寄主基因體」的團隊,於是我報名成爲了其中的一員。

新冠控制特別工作群組,由來自各個領域的約500名研究人員以及10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參加的研究組。我在其中扮演化行整體管理的「協調者」,負責構建名爲EDC的臨牀研究資料電子化資訊系統,管理臨牀獲得的患者樣本,向研究人員和社會發布資訊,以及回答來自研究人員的問題和諮詢等工作。

新冠疫情期間,由於醫療現場工作人員的疲憊和研究人員之間資訊共用的不足,這導致日本的研究成果較少而受到了社會的批評。爲了避免今後重蹈覆轍,必須在平時就構建起一套能夠經受傳染病大流行考驗的研究體制。對於醫療工作者來說,構建機制參加研究不會成爲負擔,反而能獲得支援。

我認爲,不應該構建「居高臨下」的多機構共同研究,而應該構建紮根於患者、研究人員、醫務工作者以及社會「共鳴」的自下而上型研究體制。在「先驅科研人」的研究專案中,在保證公平性和透明性的同時,如何有效地使有限的醫療資源變得更有價值,我正在把自己在新冠控制特別工作群組時湧現出的研究想法付諸實務。

title

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的國際會議上,南宮博士發表了有關非結核分枝桿菌傳染的研究報告

Q3.對於想成爲研究人員的人有何建議?
A3.透過對話和交流等獲得勇氣和經驗,共同進行有利於社會的研究

近年來,我感到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是與多人合作的結晶,而不僅僅是靠某一個研究人員。爲此,從學生時代開始就與非本專業的人建立聯繫的經驗很重要。走出國門,開闊眼界也同樣重要。要不斷與不同的人進行對話和交流,從而獲得勇氣和經驗。

傳染病的大流行一定還會出現。爲此,我在汲取過往經驗的同時,思考「現在的自己能做些什麼」,並每天做出努力。對傳染病的研究,可以透過醫療和研究貢獻於社會,是一件非常愉快且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正在看這篇文章,並且未來有意進入傳染病領域,那就讓我們一起開展研究吧。(TEXT:片柳和之)

title

疫情之後的首次海外旅行。南宮博士和家人共同度過了難忘的時光。

原文:JSTnews 2023年12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