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JST舉辦研討會,一線研究人員激烈討論日本的論文影響力爲何下降?

2024年05月31日 科學家訪談

關於日本的科學技術實力令人擔憂的說法已經說了多年。其中最具代表的現象是學術論文的地位下降。論文是整理研究中新獲得的知識並接受客觀評價,進而納入學術階層的重要途徑,具有根本性重要意義。可以說,論文是人類透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實施智慧和富足生活的基礎。那麼,是什麼終極因數導致日本的學術論文地位下降呢?我們又該如何因應?來自日本國内外不同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匯聚在一起,在研討會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透過討論,研究的自由度、國際化以及年輕人才的培養等基本問題暴露在了人們面前。

日本的論文影響力爲何下降?現場討論白熱化(東京都千代田區)

Top10%論文數量跌至歷史最低的第13位

這場題爲「緊急研討會:激烈辯論——爲何我國論文的關注度一直在下降,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的研討會於3月11日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東京本部別館(千代田區)舉行。研討會由JST主辦,日本内閣府和文部科學省協辦。線上線下總計有超過1000人參與,超過50家媒體報名採訪,可見其受關注程度之高。另外,以下所有人員的稱謂以及各種資料均爲研討會舉辦時的資訊。

研討會首先由JST理事長橋本和仁進行了現狀分析並提出了討論的問題。橋本和仁作爲日本光催化和發光能量源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多年來擔任政府綜合科學技術及創新會議(CSTI)委員、内閣官房科學技術顧問等職務,參與了一系列日本科學技術政策的制定工作。

橋本和仁、JST理事長

在被其他論文頻繁引用、學術價值高的Top10%高被引論文數量排名方面,日本在2009年的調查中還排名第5,但2023年被伊朗超越,排名跌至歷史最低的第13位。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及學術政策研究所(NISTEP)的《科學技術指標》等報告中詳細分析了日本國内外科學研究活動的趨勢。

橋本介紹說,日本的論文總數增加,但Top10%論文數量卻減量的現象,與GDP(國內生產毛額)在全球保持前列,但人均GDP大幅下降類似。日本政府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支出總額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和美國,排名在世界前列。對此橋本指出:「日本的整體實力還是強大的,但具體到效率、人均、關注度等指標上,國際地位則是下降了。」

在此基礎上,橋本呼籲道:「希望透過今天的討論,大家能爲恢復日本研究實力開出一劑良方。明確國家應當做什麼,大學、國立研究開發法人以及像JST這樣的資金分配機構應當做什麼,研究人員和科學組織應當做什麼。不要只是口頭說,而要立即行動,做各自能做的事情。」

橋本發言後,先後有6位研究學者分享了他們的實際經驗和認識,進行了約2小時的現場討論。

如何確保「自由構想、自下而上」的研究經費

討論用時最長的,自然是研究經費問題。討論的引爆點來自東京大學藥學部教授後藤由季子(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領域)的發言:「日本創新的源泉正在枯竭。」

支援研究活動的公共競爭性資金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政策制定戰略目標,並按照這些目標劃撥的自上而下型資金;另一類是以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科研費)爲代表的,爲來自研究人員自由構想的研究提供支援的自下而上型資金。二者如同飛機的雙翼缺一不可,但正如後藤教授指出的那樣,科研費相對萎縮,成爲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後藤由季子、東京大學藥學部教授

「科研費總額雖然小幅增加,但由於申請數量的增加,研究人員實際感受到的卻是科研費的大幅減量。再加上物價上漲和日元貶值因素,論文刊登費和訂閱費均呈現大幅擧升,也加劇了科研費的拮据。自上而下的資金劃撥自然很重要,但科研費對於在那些尚未受到關注的領域培育新的研究方向極爲重要。正是因爲新領域的研究成果難以預測,廣泛的支援就更加重要。所以需要增加營運費撥款等基礎經費,同時讓科研費翻番」。後藤教授的觀點與經常提及的「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也是相通的。

對此,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五神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五神的專業領域爲光學和量子電子學,曾在2015至2021年期間擔任東京大學校長,並因首次發行大學債券,其經營手腕受到關注。五神理事長表示:「後藤教授所言雖然合理,但科研費翻番的要求在現有的預算制定機制下,政府各部門各自爲政無法討論。如果能夠制定出國家級別的戰略(包括不限於),則另當別論了。比如就像政府對半導體領域進行鉅額投資那樣,思考的轉變帶來新的機運,科研費的問題或許就能解決了。」

五神理事長髮表見解後,橋本理事長也追述道:「僅僅‘因爲錢不夠要求撥款’,經費是不會增加的。我也強烈認爲應該增加自由構想研究的經費。但是,增加科研費,勢必就要從公共資金中減量其他專案的經費,而被減量的一方就會反對。例如,(爲了增加科研費而)減量社會保障費,顯然是不可行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讓人理解並接受。以半導體爲例,決策者和其他領域的人都認識到‘隊形變換半導體是國家未來必須的戰略’,所以從公費中撥款進行鉅額投資才得以透過。然而,對於科研費和營運補助金的增額,並沒有達成社會共識。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有當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才有可能讓研究領域以外的人理解。」

有意見指出研究支援專案「不夠靈活」

相田卓三、理化學研究所新興物性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日本國内除了JST管理的專案之外,還有各類研究支援專案。與會人員對這些專案的易用性紛紛提出了意見。超分子化學領域專家、理化學研究所新興物性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相田卓三表示:「ERATO、CREST等支援專案在剛參加的時候很靈活,但之後會被質問‘爲什麼沒遵守當初的承諾’而變得苛刻。「先驅科研人」專案曾表示三四十人中有一人能成功就行,入選專案的科研人員最初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研究,但現在變成了入選者被要求‘請按照設定的目標去做’的狀態。」

五神理事長也回顧道:「我在1997年開始ERATO專案時被告知‘伯樂要給予天馬自由’。這些‘天馬’中就有後來證實了超高精度光格子組織時脈的香取秀俊先生,而他就更改了最初的研究目標,改爲挑戰製作光格子組織時脈。當時我向財務省的官員解釋說‘研究本身就是這樣的’,但財務省表示,這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公共資金必須按計劃執行。(對財務省來說)最好就是說好造橋需要多少塊磚,就必須按照計劃建好(多一塊少一塊都不行)。如何富有創造性地做好專案,對於日本勝出而言至關重要。」對此,橋本理事長表示:「政府官員做事認真,只要事情合理並認真進行說明,他們會理解的。」

ERATO、CREST和先驅科研人專案都是隸屬於JST「戰略性創造研究推進事業」中的專案。對於這些專案,橋本理事長表示:「我也意識到它們變得門越開越小,我擔任理事長後,一直在努力使它們廣開門戶。」

五神真、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

本次研討會事先向報名參會者徵集了問題,並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的一個問題引發了關於研究人員薪酬的討論——比如「需要建立一種能體現評價結果的薪酬制度,並且需要更具彈性」,「許多研究人員因爲經濟終極因數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放棄了研究工作。我們需要創造出一個不必放棄的環境」等。

橋本理事長介紹了他本人的親身經歷:「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的薪酬應該有所差別,但在日本的大學和國家研究機構中,除了少數的例外情況,幾乎沒有不同。我在擔任NIMS(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理事長期間曾經嘗試過導入薪酬差異化,但被‘倒剪雙臂’未能實施。」 「即使作爲研究者不成功,爲其中有能力的人在學術界以外的領域提供隊形變換機會也很重要。政府在這方面進行嘗試,但大學有反對者。」

不要只躲在日本,積極利用多元化機會

除了經費的問題以外,被深入討論的另一個問題是國際化。語言障礙不僅是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也是日本人普遍面臨的問題。

太田香、室蘭工業大學教授

室蘭工業大學電腦科學中心資訊通訊和資訊網路絡專業的太田香教授也指出「日本的研究人員不擅長交流」。「日本人參加國際會議很認真,但休息時間只和日本人聚在一起,不去結交新朋友。這樣就無法融入國際社會,國際會議的委員通常是靠熟人推薦(所以日本人很少當選)。拓展人脈真的非常重要。」後藤教授也補充道:「我也有同感。海外學術會議上,日本人總是聚在一起。最近日本人周圍只剩下日本人了。」

五神理事長也認爲這種事態非常嚴重:「科學需要沒有國界的網路。在其中的某一領域獲取最前緣的資訊,持續發表論文,保持研究實力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再不採取行動,10年後在世界的舞臺上可能就看不到日本了。大學也是能進行深入討論的地方優秀人才收歛集而來。教師之間缺乏討論的情況是極其糟糕的。」

相田副主任強調了年輕人的留學效果。「讓博士生留學一年,會有很大改變。在日本生活多年形成的性格自己無法改變,改變自己的機會正是留學。」在日本國内,外國人的存在也非常重要。「要想轉變觀念,就不能只侷限於日本人之間進行討論,讓30%左右的外國人參與進來,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面向國際招聘的崗位卻幾乎只有日本人問津,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狀況。」

曾我健一、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利用ICT(資訊通訊技術)構築「智慧社會基礎設施」的先驅、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曾我健一教授說道:「到了國外,就會意識到自己是少數群體。」對此,太田教授提出:「多樣性(種族、性別和其他屬性方面的多樣性)也是研究界關注的問題,一旦成爲其中的一員,日本人會非常受到重視,並能發揮積極作用。如果突然出國有困難,作爲培養學生,讓他們參加在日本國内召開的國際會議也有助於他們轉變觀念。」

曾我教授還表示:「在美國,多樣性正在成爲範式,日本人變得更容易被接受。我們應該利用這一點,建立國際關係網絡。」不僅限於學術界,對於在各個領域讓日本人發揮積極作用也是適用的。

要讓學生對研究感到「興奮」

要想提高日本的科研能力,必然需要讓年輕一代感受到研究的魅力,並將其選做自己的職業。在本次討論中,相田副主任的一段回憶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我之所以成爲一名研究人員,是因爲我在一次實驗中發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當時我激動得身體都在顫抖。這種感動讓我從那天起明白,我註定要走研究之路。」

内田健一、NIMS磁性與自旋電子學材料研究中心高級組長

此後,相田副主任不斷地將這種感動傳達給下一代:「只要他們願意,我會花很長時間與他們討論。我曾多次看到學生改變了想法,決定從事研究工作。」然而,「學生會面臨許多誘惑,很多人在體驗到感動之前就離開了研究領域。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增加研究職業的魅力。」

NIMS磁性與自旋電子學材料研究中心高級組長内田健一說道:「我決定攻讀博士學位正是因爲感受到了‘世上居然有這麼有趣的事情’。將這種魅力傳達給學生,正是我們的重要使命。」五神理事長表達了強烈的危機感:「現在的人是不是沒有好奇心了。在網路不斷隊形變換,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變得模糊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更加有意識地向年輕人傳達科學發現的樂趣。」

考試和各種活動,令人無法專注於研究

如何改善研究與教學之間的平衡,是在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大課題。相田副主任的一位畢業生在新加坡的大學透過影片向與會者表示「教師就不應該承擔入學考試工作」,這一話題引發了減輕教師負擔的必要性討論。

橋本理事長介紹了其中的困難:「我在擔任CSTI議員時,曾提案不讓教師參與入學考試工作,但因大學有人反對而沒能成功。儘管政府認爲應該減輕教師的雜務,但這個問題根源很深。」

筆者在採訪大學的研究人員時,也聽到了他們關於教學和各種活動負擔沉重、工作繁忙的抱怨。在日本少子化的大背景下,各大學都在致力於提高教學質量。一位教授表示,學校讓他負責本科生海外體驗專案的準備和帶隊等任務,「我知道每個活動對學生來說都很重要。但是這些活動累積起來工作量就變得很大,導致自己無法專心研究。」人力資源似乎未能跟上社會形勢的變化。

世界需要日本的科學能力,決不能落伍

五神理事長在研討會最後的陳述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世界需要日本的科學能力,因爲世界正面臨着挑戰。日本具有巨大的機會,絕不能讓日本的科學能力落伍。毫無疑問有許多令人興奮的領域,必須吸引並鼓勵人們加入進來。現在還爲時不晚。」

研討會的討論涉及範圍廣泛,限於篇幅本文無法詳盡介紹所有内容。年輕研究者的職業道路是重要議題。此外,雖然此次研討會上並未涉及太多,但是與會者多次提到的「興奮感」,不僅僅對於研究人員,對於廣大民衆的豐富智慧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員將會成爲「興奮感」的引領者。雖然這是一項難以用指標直接表示的工作,但希望能透過各種手段傳達探索自然奧祕的樂趣,以及技術開發的魅力。研究人員可能會變得更加忙碌,但最終包括「自由思考,自下而上」的研究在内,會更加獲得公衆的理解。媒體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型化學工廠商可樂麗(kuraray)的一項調查顯示,2023年春天小學畢業的孩子們最嚮往的職業中,研究者排名第五。尤其是在男孩中,研究者排名第二,僅次於運動員,並且近年來一直保持在前列。但是NISTEP的報告《科學技術指標2023》中顯示,日本的博士生入學人數自2003年達到峰值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希望年輕人能夠懷揣着科研夢想成長,讓理想開花,成爲未來智慧的源泉。我們必須建立起這樣的社會。

除了現場的參會者外,還有很多線上參會者,關注度之高可見一斑(東京都千代田區)

原文:草下健夫/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文原文

【相關連接】
JST主辦「緊急研討會:激烈辯論——爲何我國論文的關注度一直在下降,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科學技術指標2023
可樂麗調查「2023年版:六年級小學生的‘未來理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