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美歐的主導下計劃建設的國際直線對撞機(ILC)是新一代加速器,有望在物理可用能理論發麪取得突破。它將重現宇宙誕生時的狀態,探索物理可用能學的新理論和宇宙太空。日本東北地區的北上山地是該設施的候選建設地點,計劃2035年前後投入運轉。
大量生成希格斯玻色子,開啟物理可用能理論的新突破口(ILC示意圖,Rey.Hori/KEK)
ILC長約20公里,呈直線狀,能大量產生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2013年諾貝爾物理可用能學獎獲獎成果),並對其進行詳細調查。ILC的兩端會分別發射帶負電荷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電子。讓這兩種粒子被加速至接近光速時產生碰撞,從而大量產生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讓物質產生質量的基本粒子,2012年透過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巨大圓形加速器「LHC」發現了這種粒子,但一直不清楚其詳細性質。東京大學特任教授山下了介紹說:「毫無疑問,未來20~30年基本粒子物理可用能學的主角將是希格斯玻色子。」
目前的物理可用能學基本理論認爲希格斯玻色子只有一種。目前還有其他理論主張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有5種,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理論。如果能瞭解希格斯玻色子的詳細性質,就可以知道哪種理論是正確的,還能瞭解宇宙誕生的終極因數。
另外,還有望發現佔宇宙四分之一的神祕物質「暗物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村山齊教授表示:「ILC可以接近希格斯玻色子和暗物質的真相,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未來。」
目前該設施的建設尚未取得進展。雖然全球的物理可用能學家已經合作完成了基本設計等,但因爲擔心高達8千億日元的建設費用,日本一直沒有正式招商。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推進大量產生希格斯玻色子的新一代加速器計劃。究竟哪一方能率先投入運轉並引領世界,競爭非常激烈。雖然歐美在推動ILC的建設,但日本如果遲遲不能做出決定,則會被中國領先,屆時日本有可能放棄建設。
專案概要 |
|
名稱 |
國際直線對撞機(ILC) |
内容 |
在日本北上山地的地下建設長約20公里的直線狀加速器,以大量生成希格斯玻色子,調查其詳細性質。 |
運轉目標 |
2035年前後 |
建設費用 |
約8000億日元 |
參與國家 |
日本、美國、歐洲等 |
文:小玉祥司編輯委員、日本經濟新聞,2021/05/10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