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實施海膽和貝介類的「完全養殖」, 近畿大學正緊急開發飼料

2020年09月18日 農林牧漁

從「捕撈」走向「養殖」。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正努力把從人工孵化卵粒到養殖出貨的「完全養殖」物件擴大到海膽和貝介類。目前的關鍵在於飼料的開發,很多水產品的生態充滿了謎團,甚至連以什麼食物爲生都不清楚。透過不斷試錯探索飼料,將來或許能品嚐到用「養殖」海膽製作的海膽蓋飯。

「所有魚類貝介類都實施完全養殖」。 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的升間主計所長就養殖業的未來這樣表示。完全養殖是指使人工孵化並養殖的魚貝介類產卵,然後利用所產的卵繼續操作養殖能產卵的魚貝介類的技術。與利用魚籠養殖擷取的魚苗的養殖方法不同,完全養殖不受擷取的魚苗數量影響,可以實施穩定生產,也不存濫捕魚苗造成天然資源減量的問題。

該研究所目前已實施藍鰭金槍魚等約20種魚類的完全養殖。最近開始基於以往的技術和經驗,推進海膽和貝介類等魚類以外的水產品的完全養殖。要想實施這一點,需要詳細瞭解目標魚貝介類的生態情況。該研究所從2019年開始推進海膽的完全養殖研究,首先在尋找最適合稚海膽成長的飼料。

title

透過向海膽投餵配方飼料、蔬菜和浮游藻類,成功飼養到了可以作爲商品的水平(圖片:近畿大學)

目前,人工孵化及養殖稚海膽的技術基本已經確立。不過,成長速度比較緩慢,所用飼料的成本也阻礙了實用化。

稚海膽的飼料會影響海膽的成長。雖然在海里主要食用海藻,但實際上海膽屬於雜食生物。因此,該研究所着眼於以海藻爲基礎的配方飼料、廢棄蔬菜和被衝上岸的浮游藻類等。投餵這些飼料並調查了海膽的顏色、味道和海膽黃的飽滿程度是否會有變化。海膽黃如果不夠飽滿,商品價值就會降低。若餵食海帶等,非常能喫的稚海膽會花掉太多的飼料費。實用化目標是以低成本在短時間内生產優質的海膽。

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的養殖研究歷史

1948年

在只有遠洋漁業的時代提倡養殖漁業,併成立研究所

1954年

開發出目前的養殖技術的世視線誘導標準“網籠式養殖”

1965年

成功實施比目魚等18種魚類的人工孵化和魚苗養殖

1970年

開始推進藍鰭金槍魚的養殖研究

2002年

成功實施藍鰭金槍魚的完全養殖

2019年

人工孵化日本盲鰻綱併成功養殖50天

2030年前後

使海膽和貝介類也實施完全養殖?

不過,目前難度還很大。第一步是進行「回收養殖」。

海膽會喫光沿岸的海藻羣,是造成海床沙漠化的終極因數之一。爲防止這種情況而驅除的海膽很多都因爲不夠飽滿而被丟棄。該研究所利用爲完全養殖開發的飼料,嘗試投餵了被驅除的海膽。在水槽中實際養殖約1年後,成功達到了可以食用的水平。如果能建立起養殖廢棄瘦海膽並供貨的系統,「就可以有效利用水產資源,從而實施可持續養殖」(升間所長)。

不只是海膽,還有作爲隱祕的「美味」備受期待的貝介類九孔螺。九孔螺肉質比鮑魚更柔軟,味道也毫不遜色。近年來,九孔螺的數量銳減,已成爲珍貴的高級食材。該研究所2014年首次成功地人工孵化了九孔螺。課題是從浮游幼蟲成長爲吸附到海床的稚貝的成活率很低。目前正在確保浮游植物等飼料及探索最佳養殖環境。升間所長表示:「估計要到2030年前後才能確立完全養殖方法」。

■還考慮利用基因體編輯技術

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是在近畿大學第一屆校長世耕弘一提出的「深耕海洋」的理念下,於1948年成立的。1954年開發出了利用網形成魚籠養殖魚類的「網籠式養殖法」。1965年成功地人工孵化了比目魚等18種魚類並繁殖成功了魚苗。1970年開始研究藍鰭金槍魚養殖,並於30多年後的2002年成功實施完全養殖。2004年首次供貨了完全養殖的藍鰭金槍魚。目前在餐飲店就可以品嚐到。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佈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白皮書顯示,2018年魚貝介類的總產量爲1億7900萬噸,其中養殖產量佔46%,預計今後會繼續操作增加。另外,2017年的調查顯示,約34.2%的漁業資源是在生物不可持續的水平下被捕撈的。要想在保存漁業資源的同時,因應人口和需求的增長,需要開發完全養殖技術。

實施完全養殖後,還必須進行品質改良,以達到人類食用的要求。而且需要利用「基因體編輯」等最先進的技術在短時間内實施。升間所長表示:「使用基因體編輯技術的育種應該是接下來的研究和商業化的重點」。

日文:張耀宇、《日經產業新聞》、2020年9月11日
中文: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