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大西卓哉成為ISS第三位日本人站長:「充分利用ISS」

2025年02月07日 海洋宇宙

2025年2月開始在國際宇宙空間站(ISS)長期駐留的宇航員大西卓哉(48歲)接受了Science Portal的採訪,他充滿信心地表示「希望能夠充分利用ISS這個獨特的實驗環境」。這將是他自2016年以來的第二次太空飛行。2024年12月2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公佈了大西將在駐留後半期擔任ISS站長的消息。他將成為第三位日本人站長。外界對擁有客機飛行員經驗的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title

大西先生在記者招待會結束時手持專為此次飛行設計的「任務徽章」留影。徽章描繪的是黎明時分的筑波山,體現了「太空和地面攜手並進」的願望(2024年11月27日攝於東京都千代田區)

「幕後援軍」式領導風格

大西先生將與美俄的三名宇航員乘坐美國SpaceX公司的宇宙太空船Crew Dragon十號機一同出發。預計此次將在ISS駐留半年左右並完成各項科學實驗等。大西先生將參加ISS第72、73次長期駐留,並在第73次駐留期間擔任ISS站長。站長作為現場負責人統管宇航員,掌握艙內狀況和活動,推進地面管制和調整,並力爭按計劃完成任務。除了掌握宇航員的健康狀態外,站長還肩負著火災和空氣洩漏等緊急情況下現場指揮等重大責任。

大西先生是繼2014年的若田光一(61歲)、2021年的星出彰彥(55歲)之後的第三位日本人站長,他通過JAXA表示:「我認為自己不會站在最前面發號施令,而是讓成員們主動發揮各自的能力,作為幕後力量支撐整體的領導者。我想以自己的風格竭盡全力履行職責」。

在太空駐留期間,JAXA將利用日本實驗艙「希望」號進行以下實驗:開發在零重力環境下評估固體材料燃燒的方法;通過果蠅實驗研究零重力環境下抗癌藥物的效果;在熔爐中再現被稱為隕石球粒的微粒子的形成過程,以瞭解行星的形成過程;驗證二氧化碳清除系統的性能;向太空發射超小型衛星;旨在闡明細胞感知重力機制的實驗;生產高質量硅鍺晶體的實驗等。預計這些實驗的大部分將由大西先生負責完成。

title

ISS。右前為日本實驗艙「希望」號。(供圖:NASA)

「再次挑戰甲子園」,力求完美收官

大西先生說,在過去的一年裏,針對長期太空駐留的訓練進展基本順利。在2024年11月末的記者招待會和Science Portal的採訪中,他將此次飛行比喻成自己喜歡觀看的高中棒球甲子園參賽學校。「第1次相當於首次春夏連進甲子園,此次是第2次挑戰。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活動在等著我,訓練時應該注重什麼,正式上場時應該如何表現等,我對這些已經有了清晰的認知。我認為這是我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訓練)的最大原因」。

title

大西先生接受Science Portal採訪(2024年11月29日,東京都千代田區)

JAXA的宇航員通常在每次長期駐留時都會設定一個主題。這次的主題是「在‘希望’號上全力以赴」。「希望」號是構成ISS的日本實驗艙。大西先生在解釋這個主題的原因時提到了美國主導的國際探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已確定2名日本人參與登月,並做出瞭如下說明。

「ISS所在的地球低軌道的利用正逐漸轉向民間主導,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與太空總署)和JAXA等國家機構則轉向遙遠的月球和火星。太空開發正處於轉型期。然而在上次飛行中我切身感受到ISS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實驗環境,我們應該全力使用它直到結束運行的那一刻。ISS可能在2030年結束運行。考慮到需要培養新一代宇航員,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前往ISS。我想充分發揮長期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以集其大成。」

飛行管制的經驗是動力的源泉

距離上次飛行已經過去了8年,ISS的使用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宇航員開始攜帶平板設備。同時,「希望」號似乎也到了應該得到更多利用的階段。「上一次,‘希望’號還處於‘平台化’的過程,也就是實證階段。例如實驗裝置「靜電懸浮爐」(在零重力漂浮狀態下,通過溶解等方式對材料進行分析的設備),我負責初期的功能檢查,雖然期間出現了各種問題和故障,但現在幾乎可以滿負荷運轉了。我非常期待這次再次參與。」

title

2018年11月,在筑波的「希望」號控制室負責與宇航員通信的大西先生(右)。2020年起擔任飛行管制(供圖:JAXA)

宇航員在地面期間,將繼續參與太空中使用的設備和儀器的開發、支援駐留在ISS中的宇航員、保持體能訓練、參加各種報告會等活動。對大西先生來說,擔任「希望」號的飛行管制的經驗成為了他最大的動力源泉。飛行管制主要負責在控制室發出各種指令,負責運行管控協調。上次飛行後,大西先生強烈希望從事這項工作。

「在太空工作時,很難想像地面管控人員的行動。管控人員和宇航員就像車的兩個輪子,只有配合默契,太空實驗才能順利進行。我認為,實際擔任飛行管制室獲得的經驗,會對此次飛行有所幫助」「在地面工作時,即使覺得‘沒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也會與宇航員配合不好的時候。相反,有些時候看起來很難的事情,但卻配合默契順利進行。我會努力增加這種(後者的)經歷。」

我對宇宙太空船之間的差異很感興趣,我個人最喜歡的是……

上次飛行往返ISS時所使用的是從1967年開始運行並不斷改進的傳統的俄羅斯聯盟號宇宙太空船。相比之下,此次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美國的商業太空船「Crew Dragon」號。曾擔任全日空飛行員的大西先生對兩者特徵的差異非常感興趣。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都是宇宙太空船,但其個性完全不同」。

「‘Crew Dragon’號是完全自動化的,地面遙控操作高度發達。就好比汽車有手排和自排,喜好因人而異。同樣,就個人喜好而言,我覺得聯盟號更有趣。因為宇航員有很大的手動操作空間,從飛行員的角度來看這很有趣。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像‘Crew Dragon’號這樣的宇宙太空船的出現是必然的。今後,即使不是專業的宇航員,只要接受最低限度的訓練就能進入太空的時代即將到來,我想這就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吧。」

title

兩種載人太空船。(左)停駐在ISS的聯盟號宇宙太空船。2016年7月大西先生拍攝的照片(供圖:JAXA、NASA);(右)2022年10月,載有若田先生等人、接近ISS的「Crew Dragon」號宇宙太空船(供圖:NASA)

大西先生還對上次飛行時沒有機會參加的艙外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我認為是否有過艙外活動的經驗(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中選拔站在月球表面的宇航員時)是一個重要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我能在此次的長期駐留期間參加艙外活動,我會非常高興。但是,艙外活動是由國際間協調決定的,因此也不能完全按個人意願行駛」,大西先生慎重地措辭道。在包括油井龜美也(54歲)、金井宣茂(48歲)在內的三名同期宇航員中,只有金井先生有過艙外活動經驗。

以登月為契機「直面具有挑戰的社會形勢」

大西先生是如何看待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意義和課題的?「我對此的看法非常簡單。人類是一種單純的、以想要了解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為基礎不斷演化文明的生物。進入太空並不斷進行開拓是一個非常單純而自然的趨勢。登陸月球並前往更遠的火星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演化過程。」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讓包括日本社會在內的全世界都為之沸騰。通過阿爾忒彌斯計劃,日本人也終於要登上月球了。雖然距離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這無疑是一個大事件,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除了相關人員和太空迷之外,人們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度並不高。當筆者向大西先生問及對這一情況的看法時,他堅定地作出如下回答。

「我也切實地感受到了同樣的困惑。不過以美國為例,最近SpaceX公司的(新一代火箭)星艦(Starship)發射時的機體回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們對挑戰技術難題似乎還留有熱情。比之前(阿波羅計劃)更高層次的月球探索,今後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如果能通過IT(資訊科技)將太空的情景現場直播給地面上的人們,就能喚起人們的興趣。我希望能創造一個非常積極的局面,讓全世界都支持挑戰新事物的態度。就像阿波羅一樣,希望這能成為人類挑戰、開拓科學技術勢不可擋的契機。」

title

宇航員在月球上活動的想像圖(供圖:NASA)

大西先生於1975年出生在東京都。1998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航空宇宙工學系,後入職全日空公司。曾擔任客機副駕駛,並於2009年被入選為JAXA宇航員候選人。2011年正式成為宇航員。2016年7月至10月在ISS駐留約4個月,期間負責用機械臂擷取美國民用物資補給機「天鵝座」6號機的工作、支援艙外活動、豐富「希望」號裝置的相關工作以及多項實驗等。2020年,成為負責「希望」號管制運行的JAXA的飛行管制,從地面上支持宇航員的活動。興趣是飽和地下水、聽音樂和閱讀。

大西先生在小學時通過觀看電影《星球大戰》和閱讀書籍,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時代觀看了電影《阿波羅13號》,對宇航員這一職業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擔任客機副駕駛時,從新聞報導中瞭解到招募宇航員的消息,於是想起了兒時的夢想並接受了挑戰。

通過SNS「喚起人們對科學的興趣」

title

2016年10月,首次在ISS駐留時進行歐洲醫學實驗工作的大西先生(供圖:JAXA、NASA)

雖然我沒有再問同樣的問題,但此前大西先生在採訪中的許多故事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之一,便是他從客機飛行員時代以來所堅持的信念。其精髓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要時刻關注團隊成員正在做的事情,看準時機進行交流。在龐大的系統中,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體諒周圍的同時認真扮演好自己角色的態度,也可以為我們的社會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鑑。

在上次飛行中,他在SNS(社群網站)上記錄了比其他宇航員更細緻、更坦率的日常生活狀態和感受。此次也會在X(原Twitter)上「儘可能多地發布資訊」。大西先生說:「我想讓肩負未來希望的孩子們能夠對科學產生興趣。太空是讓他們感興趣的最容易的切入點」,當然也值得成年人閱讀。

在2024年11月末的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了幾個關於艙外活動的問題,但包括筆者在內,都沒有問過大西先生是否想出任站長。在記者眼中,理智、溫和、沉穩的大西先生似乎不符合典型的站長形象。但隨後大西先生被宣佈擔任站長。雖然ISS預計將在不久後結束運行,但這一消息讓我們感受到日本人還在給ISS帶來新氣象,為未來太空開發帶來積極影響。

title

2024年5月,大西先生(左3)與此次共同飛行的美俄宇航員在訓練前合影留念(攝於美國得克薩斯州NASA約翰遜航太中心,供圖:JAXA、NASA、James Blair)

原文:草下健夫/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JAXA新聞稿 宇航員大西卓哉將被任命為ISS站長(ISS指揮官)(日文)
JAXA新聞稿 JAXA宇航員將長期駐留國際太空站(ISS)(日文)
JAXA 大西卓哉(日文)
大西卓哉的X(原Twitter)賬戶(日文)
JAXA 載人太空飛航技術部(日文)
NASA 國際太空站(英文)
NASA 阿爾忒彌斯計劃(英文)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