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澱粉樣蛋白(Aβ)自發聚整合纖維狀的過程(纖維化)是阿茲海默症(AD)發病的關鍵。迄今為止,已有研究報告明確了Aβ纖維的多種結構類型,但與家族性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突變型Aβ的纖維結構,仍有很多問題未被解明。已知,被稱為Tottori型的家族性突變,是通過用天冬醯胺酸(N)取代位於Aβ的N末端區域的天冬氨酸7號(D7)從而表現出異於尋常的聚集行為的。這種突變型在地面條件下難以形成形狀規則的澱粉樣纖維,而是會變成無序的不規則聚集體,因此傳統方法難以進行結構分析。
以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命創成研究中心(ExCELLS)的加藤晃一教授等人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利用國際太空站「希望」號日本實驗艙的微重力環境,首次在全球範圍內成功實現了對會引發生成無法解析聚集體的Totori型(D7N突變)的纖維形成過程及其結構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期刊上。

圖:(左)Tottori型β-澱粉樣蛋白的集合形態。在地面上會形成無序的聚集體,而在微重力下則可觀測到纖維狀連接的形成;(右)在微重力下形成的Tottori型澱粉樣蛋白纖維狀結構(核心結構)。研究表明,N末端區域呈靈活狀態、未形成穩定且有序的結構。(圖像著作權:Credi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Natural Sciences (NINS),License: Original content,Restriction: None)
在地面環境下,不規則聚集體優先形成,這使得結構分析變得困難的Tottori型Aβ40,在微重力環境下不規則聚集受到抑制,從而促進了高效的纖維化。由此,使得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進行詳細的結構分析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在獲得的纖維結構中,確認了N末端區域呈靈活狀態、未形成穩定且有序的結構,預示D7N變異導致野生型Aβ中N末端核心結構的穩定化機制失落。這種變異可能是通過電荷平衡的變化和疏水性的增加,促進了不規則的聚集,從而阻礙了纖維化連接。
然而,在微重力環境中,因重力引起的對流和沉降被抑制,限制了不規則聚集的發生,形成了結構趨於一致且高品質的纖維。
該研究成果不僅為揭示Aβ纖維形成過程中的「自由能地形」提供了新的視角,還有望為揭示家族性阿茲海默症的分子機制,以及未來診斷和治療靶點的開發做出貢獻。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
論文:Microgravity-Assisted Exploration of the Conformational Space of Amyloid β Affected by Tottori Type Familial Mutation D7N
DOI:10.1021/acschemneuro.5c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