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九州大學在小笠原發現2個獨立演化的蛾類新物種

2025年02月06日 生物醫藥

小笠原群島被指定為世界遺產,自島嶼形成以來從未與其他陸地相連過,所以這裡生息著大量特有動植物。已知小笠原群島有許多特有的蛾類,尤其是螟蛾科,其中約25%的物種被認為是小笠原群島特有的。

九州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研究院昆蟲學教室的松井悠樹學術研究員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2022~2024年期間對小笠原群島的飛蛾動物群進行了調查,發現了屬於螟蛾科Glaucocharis屬的2個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Glaucocharis triocellaris和Glaucocharis plumbofascialis。該發現已發表在《Zootaxa》上。

title

圖 小笠原群島特有的Glaucocharis屬2個新物種(左上、左下:Glaucocharis triocellaris,右上、右下:Glaucocharis plumbofascialis)。黑色標尺為2毫米。(供圖:九州大學農學部昆蟲學教室)

Glaucocharis屬在全世界已知約有160個物種,其中在日本有7個物種,但本次發現的新物種在翅斑和生殖器方面與已知7個物種有很大不同,被認為是在小笠原群島獨立演化而來。DNA分析還顯示,儘管這2個物種的翅斑和生殖器形態有很大差異,但它們的親族關係非常近。

本次發現的2個新物種很可能是小笠原群島的特有物種,這一發現將提高小笠原群島作為世界遺產的價值。小笠原群島的特有物種具有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大洋洲等不同的生物地理起源,但DNA分析表明,這2個物種與日本同類物種的親族關係並不密切,今後還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它們源自哪個地區。這2個物種是完全同域的,它們的幼蟲都以苔蘚(蘚類)為食,這可能為研究海洋島嶼孤立環境中的物種變異模式提供有意義的材料。

松井學術研究員表示,「小笠原群島的螟蛾是一個研究相當深入的族群,但本次發現的所有新物種在張開翅膀時都只有8毫米左右,因此我認為它們在此之前是被忽視了。小笠原群島的野外研究很難,但我相信,瞭解各種分類群的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調查發現更多未知物種。」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Zootaxa
論文:Two remarkable new species of Glaucocharis (Lepidoptera, Crambidae, Crambinae) from the Ogasawara Islands, Japan
DOI:10.11646/zootaxa.55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