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醫科大學精神與神經病變態解明中心的加瀨義高講師、慶應義塾大學的森川曉講師、中川種昭教授、岡野榮之教授、東京齒科大學的石原和幸教授、東京大學的小川純人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成果稱,牙周炎引起的發炎將加速老化進程,並導致多器官處於衰弱狀態(frailty)。研究團隊還通過分析牙周病模型小鼠發現,尤其是骨質疏鬆症,單純通過牙周病治療無法恢復。上述發現提示了老年患者診療和牙科診療相結合的綜合性診療的重要性以及牙周病綜合護理的必要性。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月3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的網路版上。

圖1 牙周炎引起的炎性老化及其全身效應(供圖:藤田醫科大學(藤田學園))
研究揭示牙周炎將加速炎性老化進程,誘發骨密度下降、肌力衰減及認知功能下降。骨骼的脆弱性尤為顯著。(本圖修改自論文:doi.org/10.1186/s41232-025-00366-5中的附圖)
通常,牙周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患病後將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然而,長期罹患進行性牙周病的牙周炎會對大腦、骨骼、肌肉等器官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此前一直不明確。
本研究分別構建了輕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的小鼠模型,並對其進行了3個月或5個月的觀察和分析。
研究團隊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小腿肌肉進行單細胞水平的基因表現分析後發現,慢肌纖維出現了獨特性傷害。同時,大腿骨的骨密度下降最為顯著,並呈現出衰弱的病理狀態。
此外,牙周炎還引起了海馬體小膠質細胞(腦內免疫細胞)的增加以及成體神經再生的減少,進而導致空間學習能力受損,並伴隨出現癡呆症。
針對脆弱性最為顯著的大腿骨,研究團隊對其能否在治療干預下恢復密度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即使進行了治療,大腿骨的骨密度仍然無法恢復。這表明,一旦出現骨密度下降的情況,除了牙周炎治療外,還需對骨骼進行積極治療。研究結果證實了對牙周炎、骨骼的早期干預十分重要。
加瀨講師表示:「這項研究的出發點是探討口腔環境惡化的患者在認知功能及各類器官方面可能受到的臨床影響。研究的結果揭示了不同器官對於牙周病引起的慢性發炎的脆弱性存在差異。本研究的成功,得益於研究團隊的多家機構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合作。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老年病學與牙科領域的交叉融合研究,進一步解明口腔環境對其他器官的影響以及發炎性老化的本質。」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
論文:Multi-organ frailty is enhanced by periodontitis-induced inflammaging
DOI:10.1186/s41232-025-00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