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大學大脅大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通過電刺激水母肌體誘導其游動方向的技術,同時還開發出可預測游動速度的人工智慧(AI)系統。如果能將水母與機械結合,將有望推動用於海洋調查及災害救援等賽博格(Cyborg,生化人)和機器人技術的開發。

圖1 研究團隊通過電刺激海月水母的肌體開發出了使其按預期方向游動的技術(供圖:東北大學大脅大副教授)
水母具有順應海流並通過全身形變實現在水中游動的特性。水母可抑制能量消耗、高效游泳的模式一直為學界所關注,模仿水母的水中機器人開發等研究也世界範圍內推進。
東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日本近海棲息的海月水母體表安裝特殊裝置,通過向傘部肌肉施加模仿負責運動的神經信號的電刺激,成功使其按人類預期方向游動。
研究團隊採用影視遊戲製作中使用的「動作捕捉」技術,開發出能預測水母游泳速度的AI。該系統通過攝像頭捕捉水母身體上安裝的傳感器,收集身體動作和速度資訊等數據並讓AI學習。AI能根據身體動作預測1~2秒後的移動速度。
未來計劃利用本次開發的AI技術,推動開發精確控制水母游泳方式的技術。研究團隊計劃增加電刺激部位、開發安裝在身體上的小型傳感器等目標是在3~5年後應用於水質調查等海洋調查的實用化。
該研究由加茂水族館(山形縣鶴岡市)及東京大學合作完成,相關成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近年來,生物與機械融合的賽博格研究愈發活躍,有望在人類難以進入的災害現場進行搜尋以及基礎設施監測等領域得到應用。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6/10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Harnessing Natural Embodied Intelligence for Spontaneous Jellyfish Cyborgs
DOI:10.1038/s41467-025-59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