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和勞動人口的減量趨勢促使介護、護理領域的市場、理念、產品和服務都不得不以快速隊形變換的姿態因應超老年社會的到來。半年一次交替在東京和大阪舉行的「介護、護理博覽會」反映了這個領域的進步水平和市場走向,並對社會和經濟的隊形變換產生影響。
2021年「介護、護理博覽會」大阪會場
會場上吸引着人們視線的除了先端技術的產品之外,並不含有太多高科技的產品也以它們獨特的亮點成爲會場一景。在2021年2月的大阪博覽會場,筆者在兩個非高科技產品的展位前駐足觀看,向顯影器們瞭解了產品創意的萌生和開發程序。
有助於獨立站立和改變姿勢的輔助器具 Ra Clip
一直以來,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助,腰部和下肢疾病、殘障的患者很難靠自己從平躺狀態坐起或站立,從牀上行程到輪椅上也不容易。即使有護理人員幫助,這個程序也不是輕而易舉,甚至護理和被護理雙方都會因爲身體重負而產生心理負擔。名爲Ra Clip的輔助器具爲患者開闢了一片光明,它可以讓上半身能自由動作的患者較爲容易地改變身體姿勢。
Ra Clip 的展位前
藉助於Ra Clip,患者在沒有他人的幫助下,可以自行起身,或轉身、或從牀上坐到輪椅上,由此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立能力。
Ra Clip的使用示例(圖片:東海技研工業)
Ra Clip的構造十分簡單。一個大鐵板上面固定一個迴紋針圖形的鋼管,鋼管上面有幾個可以調整位置的樹脂圓球。鐵板的重量讓器具穩定在地面不會行程或傾倒;鋼管是改變姿勢時可以用力的扶手,還可以成爲站立時的身體支架;圓球則是不同姿勢時手握鋼管的位置標誌,同時也防止手在圓管上的滑動,提高身體的穩定感。
通常,用於輔助殘障人或老年人行動的無障礙扶手都是固定在牆上或地面或牀上,主要作用是幫助使用者保持身體平衡以防摔倒。而Ra Clip是可以行程的,它的造型和功能也與通常的扶手有很大的不同。產品出展方「東海技研工業」是一個專門從事鈑金加工的專業製造公司,顯影器之一的丹羽正英先生講述了Ra Clip的誕生程序。
某一天,丹羽在與社長安江和技術員松井閒聊中談起自己92歲的老父親因右大腿骨折離不開家裏人照顧的煩惱。丹羽說,如果父親能夠自己從牀上起來,並坐上輪椅,他的自立能力和活動範圍就能大爲提升,家人的負擔也會大大減輕。當時的房間裏面有樓梯,三個人從樓梯扶手得到啓示。他們感覺,只要做一個扶手,就可以讓老人自己坐立起來。
無論是原料還是加工技術,公司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二天,松井拿來一個由角鐵焊接而成的扶手,丹羽的父親藉助於扶手當時就自己坐了起來,這讓他們大爲振奮。於是根據老人的具體需要反復修改扶手形狀和結構,有了Ra Clip的雛形。2個月後,工廠所在的城市舉辦介護器具展覽會,他們用這個試製品參展,希望透過展覽來檢驗是否能夠產品化。他們取名爲Ra Clip(Rising aid Clip)的結構和造型以及功能都突破了人們對扶手原有的概念,在參觀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個展覽會就成爲了公司決定對此產品進行開發和製造的契機。
利用Ra Clip從牀上行程到輪椅或直立行走的步驟示意圖(圖片:東海技研工業)
丹羽的父親原來由於起牀和排泄都需要他人幫助,被評價的需要介護度是3級。使用Ra Clip 8個月之後,能自己起牀、自己乘坐輪椅的能力大大地拓寬了自由活動的空間。自立生活的能力強化之後,需要護理等級從3級降低到2級,看護者也從腰痠背痛中解放出來,並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都逐漸恢復到平穩狀態。
Ra Clip提高了自立能力,促進了機能復健(圖片:東海技研工業)
Ra Clip減輕了介護者的體力負擔 (圖片:東海技研工業)
丹羽介紹道,他們的產品經過一年的修改和完善才有了現在的造型。其間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器具的穩定性和使用者的安心感;其次,在功能和結構造型的協調方面也下了一些功夫。現在已經有100臺產品進入客戶家中,根據不同客戶的需要和願望,他們仍然對Ra Clip持續改良,同時,也開發出其他需要的系列產品。
讓步行成爲可能的輔助工具「e-foot」
中風偏癱患者的復健程序中步行訓練是艱難而長期的。老年人最常見的困難是腰腿肌肉退化引起的步行困難。近年來,不斷有報導介紹輔助步行機器人或能夠讓下肢殘障的人重新行走起來的AI技術。但是,還需要完善的產品和高昂的成本讓人們感到它離現實還很遙遠。
如何讓復健訓練變得輕鬆有效,如何讓老年人能夠步履輕快,步行輔助工具「e-foot」給人們帶來了希望。e-foot用少量橡皮筋支撐骨骼肌肉,使多年無法行走的人邁開雙腿。
在e-foot展位,工作人員正爲參觀的人們體驗e-foot忙碌着。筆者也好奇地感受了腿上套着e-foot後的感覺。因爲腳尖和後跟橡皮筋提起雙腿的作用,走起路來的感覺變得輕巧起來。
e-foot的展位前
復健設施裏誕生的步行輔助器具
e-foot的開發製造者山田好洋是一位正骨冶癒師。他集「正骨醫院」、「職業運動員訓練館」和以復健爲特色的「老人日託所」等多種經營者經歷爲一身,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爲運動受傷或因病造成行動障礙的人們實施非手術性的復健冶癒。憑藉着對人體運動學和解剖學的透徹理解和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他製作出了打破復健領域固定概念的步行輔助器具e-foot(Easy-Foot)。
36年前,山田考取國家正骨師資格。在日本復健器具療法的開山祖師荻島秀男門下從事復健冶癒和復健器具的製作。修行5年之後,他成爲專門培養正骨師學校的老師。1992年,山田開設了自己的正骨醫院,致力於保守療法爲普通患者冶癒筋骨疾患。患者有中不少50多歲因爲腦梗塞而無法正常行走的人,讓這些還年輕有爲的患者儘早迴歸社會的心願是山田成功開發e-foot的契機和動力。
大約在7年前的一天,一位患者興奮地告訴山田:「我訂購了一個輔助步行的器具,今天晚上就能送到家裏,我明天穿來給你看!」山田也十分期待患者走起路來的身姿。第二天,患者一臉悲傷,拖着不聽指揮的腿走進理療室。從她不想做任何說明的神態中,山田理解她的失望和傷心。產品介紹的效果讓她深信不疑,而自己用上之後卻毫無改變。期待與現實的落差給這位患者的打擊是沉重的。看到患者悲傷至極,山田趕忙安慰着說:「放心吧,我給你做一個,一週後能讓你走路。」
山田笑着回憶道:「其實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要製作步行輔助器具,只是看到患者那麼傷心,我覺得只有這樣說才能讓她不至於絕望。可是後面的一個星期我不得不廢寢忘食地埋頭於做出一個能讓她走路的器具。」
一週後,山田試製出第一代e-foot——用運動員訓練機能時使用的蠻力橡皮筋製作的器具。那位患者穿上後果然能走起來。儘管還不太完美,這也足以讓患者看到了希望並高興起來。山田因爲實施了自己的承諾而鬆一口氣,同時也由此開始了對e-foot的不斷改良。初期的e-foot構造十分複雜,現在的e-foot是經過多年試驗和反復改進而成的結構。
復健者穿着e-foot練習步行(圖片:e-foot YAMADA)
山田說,他從專業運動員訓練中使用的橡皮筋伸縮性能受到啓發,用橡皮筋作爲材質;從對人體解剖學和運動學的理解以及對病因的瞭解而清楚地知道要對哪些部位的肌肉和關節給與輔助力量;過去製作人工肢和復健器具的經驗讓自己對器具的構造和對加工製作得心應手。
靈感的出處 (圖片:e-foot YAMADA)
「穿上e-foot後,人的腳趾被抬起,骨盆保持穩定狀態並將其恢復到行走位置,這樣的姿勢就不太容易跌倒。無論是老人還是運動員,他們的摔倒和受傷幾乎都是由於姿勢不正確而引誘發的。」山田講解着e-foot的原理。
對殘障者、健康者和專業運動員的實驗表明,e-foot減輕了運動時感受到的身體負擔,讓復健者的步行訓練變得輕鬆,這種感覺促進患者願意堅持走路訓練。利用e-foot的另一個好處是,患者即使不去復健機構,也能在家裏自行鍛鍊,由此加快了復健效果。對因爲腰腿疼痛而不太願意走路的老人來說,e-foot可以減輕走路時的疼痛,能自由外出行走也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開闊和充滿活力。
讓老年人的步行輕快穩定(圖片:e-foot YAMADA)
隨着e-foot的不斷完善,它已經成爲山田正骨醫院和老人日託所有行走困難的患者不可缺少的復健器具。一位30多年由於下肢癱瘓而無法行走患者在穿上e-foot的那一刻就能走起來,他高興得止不住哭了起來。本來杵着柺杖走路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可以雙手拿着東西走路,他們說「這種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上樓也有效果(圖片:e-foot YAMADA)
山田和他的團隊從患者的反響中獲得了自信,他們開始了e-foot的量產化,還與大學共同開展研究,希望從理論上認證和評價e-foot的功能和效果。爲了給其它身體部位活動障礙的人們送去福音,他們已經開始了其它課題的產品的開發,還提交了國際專利的申請。山田說:「我的師傅荻島先生將人工肢輔助裝置引入日本幾十年來,可以說沒有根本的變化。或許e-foot會爲輔助裝置的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觸類旁通,進軍介護器具生產領域
以上兩個產品誕生的初衷都不是爲了開發產品,他們的動機最早都來自於想幫助身邊熟悉的人擺脫困境。對課題的充分了解和從現有資源和工作經驗中產生的靈感讓顯影器們觸類旁通。利用者狀況的改善效果和他們的喜悅又激勵着顯影器們不斷完善裝置的功能和外觀,最終製造出可以走向市場的產品。
因爲隔行,他們的思路不受套路的束縛,發揮自己專長的切入點反倒讓產品打破了同類產品原有概念和模式;開發程序也讓他們對產品更多功能的開發胸有成竹。他們將繼續操作進軍介護復健產品的生產領域。
文 歐陽蔚怡【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圖 除特別標註外,均爲筆者拍攝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