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NISTEP)彙總發佈了基於客觀定量數據系統分析日本及主要國家科學技術活動的《科學技術指標2025》。結果顯示,日本產官學合計的研發經費、研究人員數量在主要國家(日、美、德、法、英、中、韓7國)中排名第3,論文數量(分數計數法)位居世界第5,專利(專利族)數量位居世界第1。高科技產業貿易收支比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6,中高科技產業貿易收支比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上述排名均與上一年度相同。

《科學技術指標2025》封面(供圖: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
科學技術指標將科學技術活動劃分為研發經費、研發人才、高等教育與科技人才、研發產出、科技與創新五大類別,通過約160項指標來呈現日本及主要國家的情況。
從最新年度日本整體的情況來看,儘管研發經費與研究人員數量均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3,但其增長幅度相較於其他主要國家偏小。與日本相比,美國企業更注重研發投入,從研發經費佔銷售額的比例來看,在過去15年間,日本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該比例均保持平穩,而美國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這一比例均呈上升趨勢。
日本女性研究人員數量較上一年度減少0.3%,但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性研究人員數量增長了2.7%。在大學等機構中,有任期期限的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高於男性。
日本的研究生院博士課程入學人數自2003年度達到峰值後,長期呈減少趨勢,但以2022年度為供電端開始轉為增長。2024年度較上一年度增長4.9%。從留學生的生源情況來看,日本和美國的研究生多來自亞洲,但近年來美國的留學生來源中,印度超過了中國,生源國家和地區產生了變化。在日本的研究生院中,東協前5國的學生以工科專業居多,不過在專業領域方面,多個國家的學生集中在農學領域。
大約從20年前起,日本的專利族(向兩個及以上國家申請的專利)數量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然而,該指標的全球佔比自2000年代中期起呈下降趨勢。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技術(專利)引用科學成果(論文)的比例較低。同時,日本論文被全球技術引用的比例則大致處於世界平均水平。
主要國家的專利族引用最多的是美國的論文。中國的專利族引用本國論文的比例低於其他主要國家。
日本的高科技產業貿易收支比為逆差,在主要國家中處於較低水平。中高科技產業貿易收支則為順差,在主要國家中保持第一的位置。從高科技產業貿易的合作夥伴國和地區來看,與2021年相比,2023年大部分主要國家與中國交易的進出口額均有所減少。然而,在日本和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進口額中,中國依然規模較大,逆差程度也較大。
日本大學與民營企業等的合作研究的承接金額持續增長,2023年度達到1053億日元。間接經費以及間接經費佔直接費用的比例也在穩步增長。
科研耗材價格高漲
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自2022年起,每年上漲3個百分點,近幾年來物價持續高漲。針對研究人員的意識調查中也多有指出,這種物價上漲對研發活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本次調查利用了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數據,分析了研發活動所需消耗品進口單價的變化趨勢,共選取4類分析對象:氦氣是超導體冷卻及低溫物理實驗不可或缺的鈍氣,除物理學領域外,還用於磁共振造影設備等;培養用培養基以及診斷及研發用試劑主要用於生命科學、醫學和化學領域;研發用玻璃器具指實驗室使用的燒杯、燒瓶、量筒等玻璃器具。
以2010年為基準觀察科研耗材單價的變化可見,漲幅最高的是氦氣,2024年單價達到2010年的7.2倍。氦氣的單價長期上漲,與2000年相比單價已達到12倍。其次是診斷及研發用試劑,上漲至4.6倍。研發用玻璃器具與培養用培養基均上漲至2.7倍。在這4種科研耗材中,氦氣與診斷及研發用試劑類的單價自2010年代後半期起漲幅顯著。
針對各類科研耗材,觀察截至2024年進口額排名前5的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額、進口量和單價可見:氦氣進口額幾乎全部來自美國和卡塔爾兩國;培養用培養基進口額中約50%來自美國,其餘依次為波蘭、英國、波多黎各、法國;診斷及研發用試劑進口額中約40%來自美國,其餘依次為中國、德國、愛爾蘭、英國,其中中國的特點是單價較低;與其他科研耗材相比,研發用玻璃器具的進口國和地區分佈較為分散,美國、中國、德國的進口額佔比均超過10%。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超連結】
日本NISTEP發佈《科學技術指標2024》,科學界分成G7+OECD國家與中國+全球南方國家兩大陣營
【NISTEP調查】日本科技實力下滑未見改善,除專利外各項數據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