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是指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内從事社會服務活動,並從中學習社會實務的教學科目。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CU)於3月4~5日兩天舉辦了「服務學習」國際會議。美國很早就在大學的正規課程中導入了社會貢獻的服務學習科目。在日本,ICU最先將其作爲重要科目引進教學内容,不僅如此,還主導在亞洲各國普及服務學習。從各國與會者在會議上發表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服務學習正在包括中國在内的亞洲各國和地區的大學教育中逐漸普及。
服務學習的理念不同於單純的社會服務
服務學習一詞最早誕生於1967年的美國。當時在民權運動蓬勃隊形變換的時代背景下,學生透過社會服務與社會產生連帶感,培養社會責任感的理念得到了廣泛傳播。進入1970年代以後,學生學習能力的下降、社會道德的失落、自我中心主義(Meism)氾濫成爲美國社會的嚴重問題,因此,重視社會貢獻的大學和大學校長於1985年成立了一個全國性組織——校園契約(Campus Compact)。到了90年代,在美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不僅是大學,導入服務學習科目的高中和國中也不斷增加。
亞洲地區最早在教學科目中導入服務學習的大學就是此次舉辦「國際服務學習會議」的國際基督教大學ICU。該校2000年4月開設了「服務學習入門」課程(2學分),2002年成立了服務學習中心,正式將「服務學習」列入了教學計劃。同年還在ICU召開了「服務學習亞洲會議」,呼籲亞洲各國的大學導入服務學習課程,翌年便成立了「服務學習亞洲網路」(SLAN :Service-Learning Asia Network)。
服務學習既非單純的服務,也不同於普通的留學,其主要特點是,學生要在所在大學和機構介紹的非營利機構或社區工作一個月左右,目的是透過在海外的社會體驗,加深對不同社會和文化的理解,拓展視野。ICU每年都會向SLAN中關係尤其密切的亞洲各大學和機構派遣學生。學生必須在出發前完成「實習準備」(1學分),與指導顧問(學生自己在校内尋找的指導教師)商談,並向大學提交活動計劃書。
服務學習的另一個特點是回國後需要進行省思(Reflection)活動。回國後學生們必須再次與指導顧問進行面談,報告在當地的活動情況,此外還要提交活動報告及接收器構出具的評價報告等。ICU在向外派送學生的同時,還接收合作大學和機構的學生,並介紹到東京近郊的社會福祉法人和非營利組織(NPO)去參加活動。
ICU從2003年開始向加盟SLAN的大學和機構派遣學生。第一年向印度的多剋夫人學院(Lady Doak College)派遣了6名學生,第二年(2004年)以這所大學爲首,還向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印度尼西亞的彼得拉基督教大學(Petra Christian)和菲律賓的西利曼大學(Silliman)等合計派遣了15名學生,並從多剋夫人學院和泰國西北大學各接收了兩名學生。截至2018年,ICU派出的學生合計已達到469人,接收的學生合計達到63人。在2013年ICU建校60週年之際實施的「南京服務學習特別專案」中,有6名ICU學生到中國南京市參加了服務活動,與南京的年輕人進行了交流,同時來自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和金陵女子學院的8名學生則參加了東京都内的社會福祉法人和NPO的活動,併到廣島和京都進行了實地考察(Field Trip)。
在此次的國際會議上,SLAN加盟成員中與ICU關係密切、一直在與ICU相互派遣和接收學生的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中國的大學和機構的代表們分別作了活動報告。將服務學習列爲必修科目的泰國易三倉大學的負責人強調了不同於普通義工活動的理念:「(服務學習)不單單是想給予對方什麼或者幫助對方做什麼,而是要了解對方的需求,自己也從中得到學習」。
亞洲各國的與會者們(最左側爲中國南京愛德基金會副祕書長佘紅玉)
中國對服務學習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
來自中國的與會者是由中國基督徒於1984年在南京市内成立的NGO(非政府組織)「愛德基金會」的副祕書長佘紅玉。「愛德基金會」主要開展慈善事業以及與公衆衛生、災害管理和環境保護等有關的事業。2006年開始與ICU進行交流,截至目前已經從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和金陵女子學院向ICU派遣了16名學生,並從ICU接收了32名學生。關於「愛德基金會」的活動資金,佘紅玉透露了頗爲有趣的資訊,她介紹說:「以前幾乎100%依靠海外捐款,但現在85~90%的資金來自中國國内的捐款」。的確,從愛德基金會的官網可以看到,83%的捐款來自中國大陸,8%來自香港,而來自西歐、北美和北歐的捐款合計只有9%。另外,官網的介紹中還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捐款有65%爲網路捐款,體現了網路給付已經普及的中國社會的現狀。
佘紅玉介紹了中國目前出現的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即在社交媒體上搜尋時,最熱門的詞是「義工」。另據她透露,愛德基金會擁有一個約註冊了2萬名義工的資料庫,還實施了向德國派遣義工的活動。
ICU服務學習中心主任、教養學部教授鈴木寬就中國的情況表示:「我也聽說中國國内來自‘微信’的捐款迅速增加。這反映出了中國對服務活動的關注度正在升高」。
海外的實習經驗成爲學生的人生轉折點
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參加過服務學習的ICU女生也在國際會議上作了報告。其中,去印度尼西亞的女生所去的地方是一個只有89戶人家、200個居民的小村莊。村裏的學校只有幼稚園和小學。她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一起探討教學方法,教孩子們學英語和舞蹈,還幫學校建了大門等。這位女學生坦言,此次實習成了自己決定未來方向的一個轉折點,她說:「去之前一直在糾結專業領域是選資訊還是選物理可用能,但經過在印度尼西亞的體驗活動,決定選擇環境」。
去菲律賓和印度的另外2位學生也透過與當地人的交流發現了很多令人驚訝的事情和初次注意到的事情,2人都強調說,服務學習是一次寶貴的經歷,「讓自己思考了生而爲人能做些什麼」以及「變得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問題了」等等。
ICU女生彙報參加服務學習的情況
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 「國際服務學習會議」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服務學習」
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國際服務學習」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Service-Learning Asia Network (SLAN)」
愛德基金會(The Amity Foundation)官網
中央教育審議會諮詢報告「讓創造新未來的大學教育實施質變~持續推進終身學習,成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2012年8月28日)
中央教育審議會諮詢報告「關於青少年服務活動和體驗活動的推進對策等」(200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