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英國高等教育評估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發佈了「QS亞洲大學排名2025」。北京大學排名第一,香港大學排名第二,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三。其他前10名分別爲在其他各類世界大學排名中也獲得高度評價的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的大學。日本雖然有9所大學進入前50名,在數量上僅次於第一名的中國大陸的10所,但排名最高的東京大學也僅排在第21位,日本沒有一所大學能進入前20名。
入圍「QS亞洲大學排名2025」前50名的國家和地區
國家/地區 | 大學數量 | 排名最高的大學 | 排名最高的大學名次 |
中國 | 10 | 北京大學 | 1 |
日本 | 9 | 東京大學 | 21 |
韓國 | 8 | 延世大學 | 9 |
馬來西亞 | 7 | 馬來亞大學 | 12 |
香港 | 5 | 香港大學 | 2 |
臺灣 | 4 | 臺灣大學 | =26 |
新加坡 | 2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3 |
印度 | 2 |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 44 |
哈薩克斯坦 | 1 | 哈薩克國立大學 | 29 |
印度尼西亞 | 1 | 印度尼西亞大學 | 46 |
泰國 | 1 | 朱拉隆功大學 | 47 |
資料出自「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5」(數位前的「=」表示並列名次)
北京大學
中國大學繼續操作獲得高評價
中國大陸的大學受到高度評價的情況與此前的世界大學排名一樣,共有4所高校進入前10名,繼第1位北京大學之後的是第5位的復旦大學、第7位的清華大學和第8位的浙江大學,上榜大學數量在前10名中爲最多。香港的大學也同樣獲得了高度評價,共有3所大學進入了前十,除了排在第2位的香港大學外,還有第6位的香港中文大學和第10位的香港城市大學。新加坡的兩所大學也保持了較高的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3位,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第4位。馬來西亞也因有兩所大學入榜前20名而受到關注,分別是第12位的馬來亞大學和第20位的波特拉大學。
從進入前50名的大學數量來看,繼中國、日本之後,進入排名數量最多的是韓國。韓國有名列第9位的延世大學等8所大學上榜。此外,前50名中,馬來西亞有7所大學、臺灣有4所,包括排名第26位的臺灣大學等,新加坡有2所大學,印度有2所大學,包括排名第44位的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等,此外還有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國立大學(第29位)、印度尼西亞的印尼國立大學(第46位)、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第47位)入圍前50名。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大學在各類大學排名中的躍升態勢令人矚目,在QS 於6月發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進入前200名的亞洲地區大學比去年增加了2所,總數達到41所,其中32所大學的排名較去年有所擧升。此次的榜單似乎再次印證了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大學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現狀。
「QS亞洲大學排名2025」前50名的大學
排名 | QS世界2025排名 | THE世界2025排名 | 大學名 | 國家/地區 |
1 | 14 | 13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 | 17 | 35 | 香港大學 | 香港 |
3 | 8 | 17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4 | 15 | 30 | 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
5 | 39 | =36 | 復旦大學 | 中國 |
6 | 36 | 44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
7 | 20 | 12 | 清華大學 | 中國 |
8 | =47 | =47 | 浙江大學 | 中國 |
9 | 56 | =102 | 延世大學 | 韓國 |
10 | 62 | =80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 |
11 | =47 | 66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12 | 60 | 251-300 | 馬來亞大學 | 馬來西亞 |
13 | 67 | 189 | 高麗大學 | 韓國 |
14 | 45 | 52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5 | 53 | 82 |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 韓國 |
16 | =127 | =102 | 成均館大學 | 韓國 |
17 | 57 | =84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 |
18 | 31 | =62 | 首爾大學 | 韓國 |
19 | 162 | 301-350 | 漢陽大學 | 韓國 |
20 | 148 | 601-800 |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 馬來西亞 |
21 | =32 | 28 | 東京大學 | 日本 |
22 | 98 | 151 | 浦項工業大學 | 韓國 |
23 | =50 | 55 | 京都大學 | 日本 |
24 | 145 | 65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5 | 107 | 120 | 東北大學 | 日本 |
=26 | 68 | =172 | 臺灣大學 | 臺灣 |
=26 | 138 | 401-500 |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 馬來西亞 |
28 | =181 | 401-500 |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 馬來西亞 |
29 | 163 | 1201-1500 | 哈薩克國立大學 | 哈薩克斯坦 |
30 | =84 | 195 | 東京工業大學 | 日本 |
31 | =133 | =5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32 | =152 | 201-250 | 名古屋大學 | 日本 |
=32 | 86 | 162 | 大阪大學 | 日本 |
34 | =167 | 301-350 | 九州大學 | 日本 |
35 | 173 | 351-400 | 北海道大學 | 日本 |
36 | 251 | ― | 泰勒大學 | 馬來西亞 |
37 | 146 | 401-500 |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 馬來西亞 |
38 | =194 | =134 | 武漢大學 | 中國 |
39 | 210 | 401-500 | 清華大學(臺灣) | 臺灣 |
40 | =328 | 251-300 | 慶熙大學 | 韓國 |
41 | =215 | 501-600 | 成功大學 | 臺灣 |
42 | =219 | 401-500 | 陽明交通大學 | 臺灣 |
43 | 192 | =154 | 同濟大學 | 中國 |
44 | =150 | ― |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 印度 |
45 | =265 | ― | 思特雅大學 | 馬來西亞 |
46 | =206 | 801-1000 | 印度尼西亞大學 | 印度尼西亞 |
47 | 229 | 601-800 | 朱拉隆功大學 | 泰國 |
=48 | 118 | ― |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 印度 |
=48 | 188 | 601-800 | 慶應義塾大學 | 日本 |
=48 | 331 | 201-250 | 中山大學 | 中國 |
資料分別出自「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5」「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和「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表示並列名次)
評估方法的部分變更也有影響
除QS之外,英國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排名也是廣爲人知的世界大學排名。近年來,QS和THE都根據高等教育的變化調整了評價方法,旨在更加合理公正地進行大學排名。QS自上一次的世界大學排名起做了調整,更加重視「僱主聲譽」,並增加了「可持續性」、「就業成果」、「國際研究網路」的評價指標。本次的「亞洲大學排名」沿用了更改後的世界大學排名評價方法,並做了進一步的修正。除了將「僱主聲譽」的權重從15%進一步提高到20%之外,還新增加了針對「從國外接收的交換留學生」和「向國外派遣的交換留學生」比例的評價指標(權重各佔2.5%),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評估亞洲大學的國際化情況。
評估標準調整後,在6月公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5」和本次「QS亞洲大學排名」中可以看到如下變化。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亞洲大學排名最高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爲第8位。此次取代新加坡國立大學躍居第1位的北京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亞洲地區排名中次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14位。此外,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排名世界第17位、亞洲地區第4位的香港大學,此次也超過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第15位(亞洲地區第3位)的南洋理工大學,排名擧升至第2位。
除此之外,「QS亞洲大學排名2025」中因排名提升而引人注目的大學還有排名第5位的復旦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排在亞洲地區第9位,世界第39位)、第8位的浙江大學(同亞洲第12位,世界第47位)、第9位的延世大學(同亞洲第15位,世界第56位)、第10位的香港城市大學(同亞洲第18位,世界第62位)、第12位的馬來亞大學(同亞洲第17位,世界第60位)、第13位的高麗大學(同亞洲第19位,世界第67位)、第16位的成均館大學(同亞洲第26位,世界第127位)、第19位的漢陽大學(同亞洲第34位,世界第162位)、第20位的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同亞洲第31位,世界第148位)等。排名擧升的大學均爲中國大陸、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的大學。
日本大學的排名不振
日本大學的表現如何呢?東京大學排名第21位(QS世界排名中亞洲第7位,世界第32位),京都大學第23位(同亞洲第13位,世界第50位),東北大學第25位(同亞洲第24位,世界第107位),東京工業大學(現東京科學大學)第30位(同亞洲第21位,世界第84位),名古屋大學第32位(同亞洲第33位,世界第152位),大阪大學同樣位列第32位(同亞洲第22位,世界第86位),九州大學第34位(同亞洲第35位,世界第167位),北海道大學第35位(同亞洲第36位,世界第173位),慶應義塾大學第48位(同亞洲第39位,世界第188位)。進入前50名的9所日本大學中,只有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在「QS亞洲大學排名2025」中的排名高於「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的排名,但擧升半徑僅爲1位,其餘6所高校的排名均有所下降。可見新的亞洲大學排名評價方法並未對日本的大學帶來有利影響。(東京工業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已於10月1日起合併爲東京科學大學)
大學排名的評價指標和權重(括弧内爲權重%)
QS亞洲大學排名2025 | QS世界大學排名2025 | THE世界大學排名20 |
學術聲譽(30) | 學術聲譽(30) | 研究質量:論文被引數和論文重要性(30) |
僱主聲譽(20) | 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數(20) | 教育/學習環境:學術聲譽、師生比例、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等(29.5) |
師生比例(10) | 僱主聲譽(15) | 研究環境:學術聲譽、研究收入、論文數量(29) |
國際研究網路(10) | 師生比例(10) | 外國留學生比例(2.5) |
論文平均被引數(10) | 外籍教師比例(5) | 外籍教師比例(2.5) |
教師人均論文數量(5) | 外國留學生比例(5) | 國際合著論文比例(2.5) |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5) | 可持續性(5) | 來自企業的收入(2) |
外籍教師比例(2.5) | 就業成果(5) | 被專利引用的研究數量(2) |
外國留學生比例(2.5) | 國際研究網路(5) | |
接收交換留學生比例(2.5) | ||
派遣交換留學生比例(2.5) |
資料分別出自「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5」、「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Asia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Q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5
【相關報導】
2024年10月16日 THE發佈世界大學排名2025:東京大學擧升1位排名第28、京都大學排名第55
2024年06月11日 QS最新世界大學排名,日本的大學排名繼續操作下滑,東京大學排到第32位
2024年05月13日 THE發佈2024亞洲大學排名,日本大學的排名普遍提升
2024年02月20日 THE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東京大學位居第10,日本有10所大學入圍前200
2024年02月01日 THE公佈全球國際化大學排名,日本高校排名全面下滑
2023年10月10日 THE發佈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來自日本
2023年07月07日 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亞洲大學的躍進勢頭告一段落?
2023年06月28日 THE發佈亞洲大學排名:前十中大陸及香港佔7所,日本僅東大一家入圍排第八
2023年06月15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知名大學低關注!重視SDGs的是那些中等收入國家的大學
2023年04月04日 2023年THE日本大學排名出爐,東北大學連續四年蟬聯榜首
2021年06月08日 2021年亞洲大學排名出爐:東京大學第六,京都大學第十,清華北大依然領先
2020年06月10日 泰晤士公佈亞洲大學排名,日本僅東大和京大入圍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