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THE發佈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來自日本

2023年10月10日 高等教育

英國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於9月27日公佈了「世界大學排名2024」。近年來排名持續低迷的日本在今年的排名中有所擧升,共有5所大學躋身前200名,比去年增加了3所。值得注意的是,以排名第29位的東京大學爲首,京都大學、東北大學、大阪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等5所大學的排名較去年均有所擧升。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大學也持續獲得高度評價。

title

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日本的大學

中國内地的大學也在持續進步。進入前200名的大學有13所,較前年的10所、去年的11所進一步增加。前200名的大學中來自美國的有56所,位列第一,其次是英國有25所,德國以21所位列第三,中國位列第四。雖然排名的順序本身與去年和前年沒有變化,但排名前三位的國家——美國、英國、德國相較去年在入榜數量上均出現減量。此外令人矚目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排第12名和第14名,進一步接近前10,並且中國的13所大學的排名相比去年均有所擧升。

「世界大學排名2024」Top200大學中排名前13的國家與地區

國家/地區 大學數量(去年) 排名最高大學名 排名最高大學世界排名
美國 56(58) 斯坦福大學
英國 25 (28) 牛津大學
德國 21 (22) 慕尼黑工業大學 =30
中國 13(11) 清華大學 12
澳大利亞 =11(10) 墨爾本大學 37
荷蘭 =11(10)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48
加拿大 8 (7) 多倫多大學 21
瑞士 7(6)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11
瑞典 =6 (5) 卡羅林斯卡學院 50
韓國 =6 (6) 首爾大學 62
日本 =5(2) 東京大學 29
香港 =5(5) 香港大學 35
法國 4(4)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40

(資料來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數位前的「=」表示與他校並列

日本的大學排名實施了大幅擧升,東京大學從去年的第39位擧升至第29位,京都大學從第68位擧升至並列第55位,此外,東北大學從第201~250位擧升至並列第130位,大阪大學從第251~300位擧升至並列第175位,東京工業大學從第301~350位擧升至並列第191位。往年的 THE 排名,日本的大學排名明顯低於另一個著名的世界大學排名機構——國際高等教育諮詢機構誇誇雷利·西蒙茲(QS:Quacquarelli Symonds)的結果,然而今年的THE 排名則與今年6月公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4」(東京大學第28位,京都大學第46位,大阪大學第80位,東京工業大學第91位,東北大學第113位)相比,等比縮小了差距。

排名前10的大學與去年相同,仍由美英大學包攬

母體排名方面,英國牛津大學連續8年蟬聯第一。第二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去年與他校並列第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3位(去年第5名),美國哈佛大學第4位(去年第2位),英國劍橋大學第5位(去年與他校並列第3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第6位(去年第7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第7位(去年第6位),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第8位(去年第10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9位(去年第8位),美國耶魯大學第10位(去年第9位)。雖然排名有所變動,但與去年相同,前十名仍然由美國和英國的大學包攬。

清華北大逐漸接近前10

快速接近前10的是清華大學,從去年的第16位擧升至了12位,北京大學也從去年的第17位擧升至14位。此外,中國内地的大學中,上海交通大學第43位(去年第52位),復旦大學第44位(去年第51位),浙江大學第55位(與他校並列,去年第67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57位(去年第74位),南京大學第73位(去年爲並列第95位),四川大學第150名(與他校並列,去年爲並列第196位),華中科技大學第158位(與他校並列,去年爲並列第176位),武漢大學第164位(與他校並列,去年第173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168位(與他校並列,去年351~400位),北京師範大學第177位(與他校並列,去年251~300位),同濟大學第185位(與他校並列,去年第251~300位),以上進入前200的13所大學的排名均有所提升。

THE分享了兩句話:「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斷改善也就不足爲奇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前中國專家);「美英在大學排名中雖然仍處於領先地位,但實力相對有所減弱」(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謝菲爾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同時,前面提到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前中國專家也明確表示:「雖然中國優秀的教育機構是非常有能力的,但除了前25所大學外,其他大學的質量明顯下降非常明顯。中國當局有必要切實改善大學之間存在的差距。」

亞太地區大學得到高評價

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的大學也持續獲得了高評價,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這兩所新加坡的大學排名分別是第19位(去年第19名)、第32位(去年第36位),繼續操作高位排名。香港以排名第35位的香港大學爲首,在排名前 200 名的大學中有5所大學與去年相同均躋身前 100 名。澳大利亞以排名第37位的墨爾本大學爲首,共有11所大學進入前200名,比去年增加了1所。韓國以排名第62位的首爾大學爲首,與去年相同,也有 6 所學校進入了前 200 名。

「THE世界大學排名2024」中進入Top200的亞太地區大學

世界排名 去年排名 2024年QS排名 大學名 國家/地區
12 16 25 清華大學 中國
14 17 =17 北京大學 中國
19 19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
29 39 28 東京大學 日本
32 36 =26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
35 31 =26 香港大學 香港
37 34 14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
43 52 15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
44 51 50 復旦大學 中國
53 45 =47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54 44 42 莫納什大學 澳大利亞
=55 68 46 京都大學 日本
=55 67 =44 浙江大學 中國
57 74 =13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
60 =54 =19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
62 56 41 首爾大學 韓國
=64 58 60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67 62 =34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
70 53 43 昆士蘭大學 澳大利亞
73 =95 =141 南京大學 中國
76 78 =74 延世大學 韓國
82 =99 70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
83 =91 56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韓國
84 =71 =19 新南威爾士大學 澳大利亞
=87 79 =65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
=111 88 89 阿德萊德大學 澳大利亞
=130 201-250 113 東北大學 日本
=143 =131 72 西澳大學 澳大利亞
=145 =170 =145 成均館大學 韓國
148 133 90 悉尼科技大學 澳大利亞
149 =163 =100 浦項科技大學 韓國
=150 =139 68 奧克蘭大學 紐西蘭
=150 =196 =355 四川大學 中國
=152 =187 69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
=158 =176 275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
=164 173 194 武漢大學 中國
=168 351-400 =256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
=175 251-300 80 大阪大學 日本
=177 251-300 =272 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
180 175 =130 小麥考瑞大學 澳大利亞
=185 251-300 216 同濟大學 中國
=191 301-350 =91 東京工業大學 日本
=193 201-250 254 澳門大學 澳門
=199 =193 =189 昆士蘭科技大學 澳大利亞
=199 174 =266 蔚山科學技術院 韓國

(資料出自THE「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

評估方法變化,新增專利指標

THE在公佈今年的排名之前已明確表示改變了評估方法。這很可能是日本和其他亞太地區大學排名提升的終極因數之一。一直以來,大學排名按照「教育」(評估權重30%)、「研究」(評估權重30%)、「論文被引用數」(評估權重30%)、「國際性」(評估權重7.5%)、「企業收入」(評估權重2.5%)五項評分指標進行評估,根據對其進一步細分的合計13個專案的評價總分對世界各大學進行排名。

今年的評估方法則增加到了18項,五項評分指標中只有「國際性」這一個指標完全沒有改變。其中最大的變化之一是「論文被引用數」,今年的評估方法不再像往年那樣僅根據被引用論文數量來評估,還強調了引用論文的重要性等研究質量因素。此外,「企業收入」中新增了大學研究被引用的專利數量這一新指標。並且其評估權重從2.5%提升至4%。此外,在「教育」指標方面,「教職員工中博士學位比例 」和「博士學位與學士學位的比例」等專案的評估權重下降,「教育」整體權重從30%下降到29.5%。「研究」指標方面,「研究補助金」和「論文數量」的評估權重也分別下降,整體權重從30%下降到29%。

關於新增的大學研究被引用的專利數量的評估方法,THE解釋道,「大學透過技術轉移對國家經濟作出的支援應該給予更多的評價。」

對重要論文的評估定義存在差異

如何看待研究論文的價值,一直以來,THE、QS的大學排名以及國際資訊服務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每年公佈的「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的結果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科睿唯安每年在諾貝爾獎獲獎者公佈之前獲獎名單,在醫學與生理學、物理可用能學、化學和經濟學四個領域爲取得了諾貝爾獎級別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員頒發「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今年共有23位獲獎者。除兩位日本人外,其餘都是來自歐美地區的研究人員。從2002年以來的獲獎者人數來看,日本以36名獲獎者的優勢在亞太地區搖搖領先。

除日本外,在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研究人員每年獲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的人數只有2到3名,而中國内地尚未有研究人員獲得該獎項。有4位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獲得「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後,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他地區就只有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的評選標準不僅考慮被引用次數的多少,還重視是否是該論文所展示研究成果的主要發現者,以及是否屬於未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重點領域等,相比而言更加重視論文的價值。這些差異被認爲是日本研究人員獲得高度評價的終極因數。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泰晤士高等教育「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泰晤士高等教育「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誇誇雷利·西蒙茲「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

【相關報導】
2023年09月27日 柳澤正史和片岡一則獲引文桂冠獎,成爲諾貝爾獎有力候選
2023年07月07日 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亞洲大學的躍進勢頭告一段落?
2023年06月28日 THE發佈亞洲大學排名:前十中大陸及香港佔7所,日本僅東大一家入圍排第八
2022年11月22日 2022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亞洲首次有兩所大學進入前十
2022年10月20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排名提升,全球研究實力分佈出現變化